英美文学范文

英美文学是指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代表作品。以下是我给你整理的英美文学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1

外国文学多媒体教学初探

摘要: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特点,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其辅助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方法整体优化

0简介

多媒体是将承载信息的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使人们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技术。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教学现代化的进程。

《外国文学史》是一部时间跨度长、地域覆盖广、教学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学史教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时安排中,教学时间极其有限。在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中,主要是老师的讲解,学生围绕老师的讲解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但实际情况是,外国文学作品很多,内容复杂,学生花在阅读名著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他们天天读书,也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临时抱佛脚,课堂的信息量受到很大影响。这样,“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外国文学名著的能力”的目标往往非常有限。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外国文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外国文学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会更好。以下是我的教学经验。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获得的外部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和听觉的信息量是获取更多信息的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快乐而光明的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学科知识的社会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快乐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情绪有关,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种愉快、愉悦、享受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仿佛看见了某个人、听见了自己的声音、身临其境的感觉,督促学生积极探索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我设计了一个教希腊神话的多媒体课件。上课前两分钟,我在屏幕上放了几张希腊风光的图片,包括爱琴海、帕台农神庙遗址、奥林匹克广场等。学生们的目光立刻被壮阔的大海、庄严辉煌的古希腊神庙、气势磅礴的奥林匹克广场所吸引,很多学生都忍不住向我打听。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遥远而陌生的希腊突然映入学生的眼帘,一堂课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开始了。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纷纷发言,气氛活跃。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突破教学重点。

希腊神话的课本只有一课,学生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他们对希腊文学还相当陌生,神话的内容相当丰富。如果只是按照课本来,很容易变成“流于表面”的学习,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后期的教学造成障碍。因此,学生必须明确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欧洲文学发展中的源头地位。为此,我在课堂上主要采用讲课和多媒体教学,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希腊神话的内容以powerpoint形式展示,有层次链接。学生以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这样一来,神话中各种人物的复杂关系一目了然,学生对复杂的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关于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赢得了解释的时间。最后还展示了一些关于中国神话研究的资料,引发了关于中西神话的讨论。这种课和我以前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以前只是照本宣科。即使引用了很多补充材料,学生们还是搞不清楚希腊神话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但该班也曾数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扩展课堂教学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激活思维和想象空间。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时代的记录。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特征都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因此,解读外国文学作品,需要深入了解时代背景、作家思想、生活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文本上的平面信息,使教学内容变得看不见摸得着,变得更加抽象和具体。通过视、听等感官更容易刺激学生的左脑和右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信息的强度和效率。

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宏大和精妙,“一瞬间看今昔,一瞬间爱抚整个世界”,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物、过程、方法、细节活跃起来。比如在《外国文学史》课上,选取一些著名的文章和段落、电影图片、历史记载、作者画像、与时代相关的建筑、艺术图片、不同观点,让师生* * *评论,建立了民主的学术交流模式,既避免了教师的集中评论,也避免了学生的被动接受和僵化思维。同时,它可以简单、多角度地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

通过多媒体在外国文学史教学中的多次使用,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更适合于高等教育教学,能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创造快捷有效的教学场景。目前我们的国情是穷国办大规模教育,表现为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不足。相比较而言,由于政策的倾斜,高校教育经费的短缺要好于基础教育,因此更有条件在高校推广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关键是正确使用。所谓“辅助”,就是多媒体技术不能代替教师教授教学,教学活动也不能全是多媒体的呈现。比如有些老师经常把重点作品的点评变成电影欣赏,或者会摘录大量的图片。我觉得这样不合适,老师有“懒”的嫌疑。正确应用的关键是科学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也要注意实用性。“实用性”是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应用。比如课上可以展示但丁的章节来分析《神曲》的一些章节;说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我们可以展示《麦克白》《哈姆雷特》等片段。说到文艺复兴,可以适当列举几幅建筑、雕塑、艺术的图片。但是作为老师,你要记住。多媒体不应该在课堂上被滥用。如果传统教学能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就没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否则有“浪费资源”之嫌。

总之,在

英美文学范文2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素

本文概述了哥特风格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起源和特点。本文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素:令人窒息的哥特背景,善恶交织的哥特人物,值得称道的哥特艺术效果。哥特文学作品充分向大众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认知冲突,最重要的是哥特文学具有独特的社会批判能力。

关键词英美文学;哥特因素;分析

英国作家贺拉斯?沃波尔被称为哥特风格的创始人,主要是由于他的著作《奥特朗托城堡》的出版,这标志着早期古典哥特小说模式的开始。[1]以及后来的哥特风格也长期存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小说宣扬神秘、暴政、颓废、死亡、阴郁、极端、厄运、超自然等人类情感,把写作的出发点放在命运和家族诅咒、悬疑案件、神秘建筑上,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所以哥特小说在文学史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一、哥特风格的特征及相关内容在文学作品中的起源

1,哥特风格的来源和内容特征

哥特(Goth)是英文单词Goth的音译,Gothic(意为“哥特”)一词由此而来,最初指哥特人。

哥特式最早用于文艺复兴时期,用以区分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城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为象征元素。哥特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在内心世界的神圣与邪恶之间来回穿梭,描绘爱与绝望的斗争,痛苦与抽泣。

哥特风格的小说一开始并不被人们所认可,而且由于当时处于两个时代交替的时期,人们对古典主义依然向往,对其极大的否定和厌恶是在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中世纪阶段。以国家为表现形式是哥特最早的风格。当时的哥特人(属于德意志日耳曼人)强行进入罗马帝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杀人、放火、抢劫,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野蛮粗暴的形象。所以中世纪也被称为“哥特时期”,主要是因为意大利人痛恨哥特人摧毁罗马帝国,所以把那个黑暗时期称为哥特时期。

《奥特朗托城堡》的作者贺拉斯曾在该书的序言中描述了哥特小说的内涵。当时遭到了大众的强烈反对,贺拉斯也受到了质疑,主要是因为当时大众认为小说应该具有严肃、讽刺、科学、理性的内涵,而这些在哥特小说中并没有体现出来。[2]启蒙时期的小说还是一种新奇,理性和科学是其主要的思想表现。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和《帕梅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哥特小说与大众的批判齐头并进,不断发展。这期间,大众逐渐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矛盾。

2.文学作品中与哥特因素相关的内容来源。

哥特文学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戏剧作品。尤其是剧作家创作的复仇剧,包含谋杀、阴谋、暴力、鬼怪等元素,影响深远。第二,日耳曼民族中的许多传说。三、_ _的传说与圣经。其中,反派、英雄、流浪犹太人、恶魔都有典型的哥特小说形象。

第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素

1,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

哥特小说往往以一些阴森封闭的地方作为故事背景,同时渲染气氛极其神秘诡异。正是因为哥特式的这种风格,所以常被用来形容隧道阴森、窗户狭窄、内部环境阴暗的建筑。这些建筑也是哥特小说中的场景。背景设定通常如下:阴森的坟墓、封闭的地下室、昏暗的阁楼、破败的城堡、奇怪的荒地、烛光下的谋杀、气流浑浊的地下通道、迷宫般的走廊、高月疾风的午夜、神奇的能力等恐怖事件。比如《呼啸山庄》,即使故事中的中世纪时代背景稍作改动,为了使故事氛围达到预期效果,便于下一个故事的发展,作者仍然设置了一座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别墅,作为作品的主要故事场景,还加入了黑暗、荒原等哥特因素,使得原本阴森的别墅更加黑暗。[3]

2.善恶交织的哥特式人物。

英美文学中体现的哥特因素,既强调理性,又有一种对抗新古典主义主流地位的思想,使文学创作更具颠覆性。此外,通过设置神秘的城堡、阴森的荒原、压抑的地下室等情境,将人们灵魂中邪恶的一面表露无疑。而且故事主角一般都有着曲折神秘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外貌,扭曲的心灵。死亡永远伴随着主角,黑暗势力永远挥之不去。整个场景的特点是恐怖、神秘、诡异、矛盾。

如果说英美文学作品有哥特元素,那么其中的人物一定都表现出冲动或脆弱,残忍与敏感,邪恶的魅力与诱惑。作者无疑会最大程度地揭露人性的阴暗面,希望能让读者感到恐惧,达到* * *。哥特因素在小说人物塑造中的巧妙运用,有利于使英美文学作品更具戏剧性。读者讨厌也喜欢小说中的反派和英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主要是因为读者的潜意识具有攻击性、压迫性和毁灭欲的特征,而作品中的主人公恰恰表现了这些特征。在阅读这类作品时,读者的潜意识是满足于另一个虚拟的人。小说的创作是为了揭露隐藏在人们心中的邪恶的一面。所以在哥特小说中,反派和英雄往往被当作主角。这些主人公都有扭曲的灵魂、神秘的人生经历和怪异的外表,把别人的苦难当成幸福,把死亡和黑暗当成伴侣。它们的主要特征是陌生、恐怖、矛盾和神秘。

3.值得称赞的哥特式艺术效果。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素表现出诡异的艺术效果,主要用于表达突破主流、深入灵魂真相的主题。善与恶的永恒冲突是哥特文学中最持久、最突出、最普遍的主题。因此,作者设置了一个阴森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在善恶斗争中的道德崇高,从而弘扬真善美和正义感。哥特风格的文学作品最终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主要是因为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打动了读者,他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对未来和外太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内心的恐惧和认知愿望也在不断上升。这样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的强烈批判,对主流思想的反叛。这一主题使得文学作品因哥特因素的加入而显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

如果深入分析哥特艺术的构成,就不难知道,对残酷野蛮的恐惧和反抗,对天堂极乐生活的歌唱和期待,对世俗生活的鄙夷和厌倦,是哥特艺术作品的心理基础建构。哥特艺术就像一个精灵,有好有坏。这个精灵代表着人,热情地追求着生命的真谛,同时又以一种犹豫不决的风格感染和面对着这个世界。通过刺激读者的感官,让他们感受到否定自我的快感,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新的反思后的思想升华。

但这远不是哥特艺术的全部目标,哥特艺术还应该引导大众形成对生命伦理的冲击,并在对伦理的冲击之后实现道德理性。哥特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被大众关注和追随。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它深入大众的内心,探索大众的心理变化。人们对未来的恐惧和未知的表达是哥特文学的重点。哥特文学作品充分向大众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认知冲突,最重要的是哥特文学具有独特的社会批判能力。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哥特艺术一直在英美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哥特艺术也对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哥特因素的存在,英美文学才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重要地位。我们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综合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哥特因素,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在欣赏英美文学时,可以把握对作品中哥特因素的综合分析,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欣赏文学作品。

参考

李玟。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素分析[J].名作欣赏,2014(36)159-160。

[2]杨克非。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素[J]。文学教育(中),2013(07)22。

[3]布·肖伟。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素分析[J].鸭绿江(下半版),2014(12)29。

[4]何方俊。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素分析[J].短篇小说(原版),2014(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