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后续归纳
大师循善诱,给我写文章,要我讲礼貌,但他停不下来。
?因为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百度了一下度娘。原来,孔子的学生颜元很欣赏孔子的教育方法。意思是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各种经典充实我的知识,用各种仪态约束我的言行,让我在用尽全力之前无法停止学习。“善劝”成为老师们今后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推广,各路名师都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几年,我一直习惯让学生自学,然后提问来测试他们的预习效果,美其名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也一直被视为我自己课堂改革的重头戏。今天我细细体味孔子的劝导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简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不可能停下来。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期待学生学到的东西吗?!为什么现在学生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知识点和题目我们讲了一遍又一遍,会活下来吗?
我觉得首先要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情况,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能了解多少。大部分老师都在努力完成教学进度,很少关注学生学了多少。
?怎么才能按照指导去做?如果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课堂,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如果是概念课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归纳出抽象的概念,需要考验老师的智慧。突然想到今天下午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教材设置了让学生从计数原理的角度分别讨论n=2,3,4时的展开式,然后猜测二项式定理。但是我急于求成,让几个同学直接去探究二项式定理,他们都没有理解透彻。原因是定理的引入没有由浅入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计划明天另一节课复习多项式乘法,然后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类比证明二项式定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