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匠精神与日本工匠精神

前两天读到刘润老师的一篇不建议学日本工匠精神,而要学德国工匠精神的文章。

对于日本的工匠精神大家应该不陌生,比如“寿司之神”小野次郎,终其一生都在做寿司。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缜密计算,追求每个细节。

还有这两年听到的“煮饭仙人”村嶋孟,50年只做一件事,煮出一碗好吃银饭。他说,“煮得不好吃的叫做白饭,还不错的叫做米饭,而最好吃的则称为银饭”。

他们一生都在研究一件事,专注,精艺求精,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日本的工匠精神。

日本街边随处可见的百年小店,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精神存在。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经验,靠传承。

但这样的精神,很难将一个事业做大做强,所以日本有很多百年小店。

再看德国的工匠精神,德国的工匠精神是精确。

比如用德国进口的轴承与国产的轴承对比试验,用同样的力度转动轴承,国产的轴承转几圈就不转了,而德国轴承转起来根本就停不下来。可想而知,德国轴承对精度有多么高的要求。

德国有很多出名的产品,比如汽车,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一线大牌都是德国出品。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很强,因为都是通过精确,通过标准,实现工业化。

只有精确,才可复制,才能工业化。

再比如,中国厨师炒菜,都是盐少许,油七分热,这个怎么工业化,只能靠经验。

但西餐就不一样,像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全世界开店,口味几乎一样。薯条什么时候下锅,油要多少度,这些都是标准化的,机器设置好的。 随便叫一个新人过来,都可以做出一样的西餐。

所以,我觉得作为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向德国的工匠精神学习,每件事都追求精确,用标准和流程去复制。作为个人,应该向日本的工匠精神学习,专注,极致,精艺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