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批评的巨大影响

与前几个时期相比,明清文学批评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强烈冲击了封建正统观念,对一贯崇尚道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

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样式迅速繁荣起来,尤其是小说,产生了《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引起了大众和文学批评家的极大关注,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对象。第三,在诗歌和散文的批评中,文学理论家围绕复古和反复复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在论争中,他们各自的文学观念可以发展到更深的层次。

明代王阳明顺应社会潮流,创立心性论,以心性本体取代朱成理学中的天道本体,提出良知即正义的哲学观。李贽继承了王雪的左倾思想,将重心从王阳明对伦理道德的强调转移到了自然之身。他把思想是理由的观点扩展到思想是欲望,认为穿衣和吃饭是人际关系的物理学。他猛烈抨击理学维护正义、摧残人欲的伦理道德,旗帜鲜明地举起了人道主义的旗帜。他崇尚个性,坚决反对偶像崇拜,认为一个人天生一个人,自有他用,不等孔子。他还反复论证,追求物质享受——情欲、好货,是人的本性,是合理的要求,是最真实的思想感情。在文学理论上,李贽提出了童心论。童心即真诚,强调文学作品要绝对虚假纯粹,表达真实的感情。李贽的哲学有些偏颇,但给人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理论勇气。

童心是小说批评的真正灵魂。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明清小说批评对艺术真实、人物塑造、意境创造、情节结构、语言技巧等艺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时小说批评的方法主要是序、跋、选、评。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批评,代表人物是叶舟和金圣叹,他们先后对名著《水浒传》进行了批评。此外,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小说的大众化。冯梦龙提出了世界上文学头脑少,俚语耳朵多的观点。首先,他要求小说要贴近生活,语言要通俗易懂。金圣叹进一步提出,小说的思想内容要写老百姓的意见,符合老百姓的道德标准,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的愿望和心声。

这部小说的艺术真实性。叶舟在评论《水浒传》时说:《水浒传》的整个世界都是假的,但看似真实,所以精彩。冯梦龙更明确地指出,合理的就是真实的。金圣叹则阐述了小说是由文学引起的著名结论,提出小说的情节可以而且应该根据需要合理地艺术虚构。芷颜斋还指出,一部小说应该用一种真正的、世界上不可或缺的感性文本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