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顾小溪妈妈态度的转变——读《新结婚时代》有感

说起《新结婚时代》这本书,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由被称为“中国家庭婚姻小说第一人”的作家王海玲写的,并于2006年被拍成电视剧。

因为喜欢电视剧,所以去原著看了。书和电视剧没有太大区别。出生在山东沂蒙的何建国和出生在北京一个高知家庭的顾小溪,主要讲述了他们婚姻中的矛盾。他们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城乡和家庭教育背景的差异上。

我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接地气,真实地阐述了婚姻的复杂性。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步入婚姻。和书中婚前的顾小溪一样,她对婚姻有着无限的向往。

当时我并不理解这个建议。我曾经很反感顾小溪的妈妈,觉得她太高人一等,总是看不起农村人。

当然,顾小溪没有听妈妈的劝告,而是嫁给了何建国。

婚后两人摩擦不断,分歧不断。何建国是家人乃至村民的希望。家里建宅基地,要找何建国要钱;村民因货车非法载人被拘留,让何建国找人说情;村人看病都得通过何建国向马晓茜求助;何建国的哥哥进城打工住进了何建国和顾小西建立的小家;何建国嫂子的奶奶去世了,让小西请假回去伤心。

小溪无奈,家成了何家村驻京办。面对层出不穷的麻烦,小西的心在与山区农民的长期拉锯战中一点点硬了起来。

她和何建国强调,既然结婚了,就要以夫妻关系为重。但何建国始终把沂蒙故里放在第一位。他对父亲的要求只会无条件服从,这是小西无法理解的。

何建国作为两地(农村和城市)人,很明白父亲一辈子都在那个小村子里转悠,眼界和格局有限,导致他认为儿子很了不起,顾小溪的母亲是医院的负责人,项目经理顾肖航(顾小溪的弟弟)可以说一不二。

另一方面,何建国站在小溪的角度,他也理解顾小溪对他和家人的不理解。他的心是分裂的,一半在家乡沂蒙,一半在城里的家里。

以他的能力,不可能不折不扣地完成父亲的要求。他得靠顾小溪和顾小溪的家人。何建国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在他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家人,彼此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他的家族生意就是家族生意。

于是,在何建国和顾小溪的相处模式中,他们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交换。比如古教授(顾小溪的父亲)骨折了,打了石膏在家休息。何建国搬到他岳父家去伺候他,直到他康复,并让顾肖航为何建国的哥哥找了一份工作。何建国在老家给顾教授家找了个好保姆,换来了顾小溪陪他回家悼念小姑奶奶。

何建国和顾小西吵架,两人的数量都落在各自家庭后面,列出了各自对对方家庭的贡献。顾小西问,你们家为我们家付出了什么?对了,何建国,你爸骨折期间我连觉都没睡去照顾,不是为了给你家出钱,是为了代表我们家。

何建国为了弟弟在他们的小家里过冬,不惜使用“男孩伎俩”。第二天一大早,何建国的要求一出来,顾小溪立马就醒了。她下了床,穿好衣服,换好鞋子,一气呵成地关上门,满心的失望。

因为顾小西和何建国回老家给小姑奶奶送葬,导致她见不到妈妈最后一面。

他们赶回来的时候,顾小西看到妈妈躺在床上,永远闭上了眼睛,说的第一句话是,何建国,我们离婚吧。

相爱的两个人,默默离婚。带着伤痕和对彼此的爱说再见或者永不相见。

小说中,顾小溪曾经是一个爱高于一切的理想主义者,但在现实面前,她不得不伤痕累累,与心爱的人分道扬镳。而何建国并没有爱她,只是,他背后有个家需要爱。

小说结尾,何建国和顾小西复婚了,他们再也没有放下对方。

何建国把一直藏在心里的秘密告诉了顾小溪。原来他和他哥哥同时考上了大学。在父亲决定抽签决定命运的时候,何建国作弊,因为他偷了哥哥的命,为了家人对他的无限信任,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他不得不无条件帮助家人和哥哥。

顾小溪理解何建国的愧疚,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帮助弟弟一家。

故事结局温馨幸福。顾小溪的习惯性流产治好了,生下了何建国的双胞胎女儿,何建国的哥哥也发育良好。

多年前我读过这本书。现在结婚了,我已经明白了顾小溪妈妈的忠告。我不再嫌弃顾小溪的妈妈,相反,我更尊重她一点。

她对顾小溪和何建国结合的劝阻,显示了她的责任和智慧。她已经预料到顾小西的婚姻生活会面临两个家庭的地域差异和矛盾。

她没有强加干涉,而是告诉女儿优缺点,她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让她自己做决定。

她妈妈不独裁强势,和女儿的关系是母女,也是朋友。这样的母亲值得现在的父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