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红楼梦》
/f?Kz=98905857只看一半就够看懂《红楼梦》了。
面对波澜壮阔的《红楼梦》,我常常觉得不知从何说起。这部巨著不仅具有圣经的意义,还具有莎士比亚的丰富性和卡夫卡的深度。就整个世界文化而言,这是一部命运之作,就其所属的民族文化而言,她是那种文化的精灵。过去,人们虽然隐约感觉到她在中国历史的终结意义,却很少体会到她在中国历史的划时代性。也就是说,所谓中国的历史,就其文化含义而言,可以简单地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所谓前史,就是帝王将相史,子同治鉴史,三国演义史。所谓后历史,就是与我们国家和我们人民的传统背道而驰的历史(这是借用王国维的话),或者说是在废墟中寻求新的生命力的历史。《红楼梦》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对过去历史的颠覆,也标志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兴起。作为一个古老的文化灵魂,她照亮了过去的兴衰;作为《城堡》的寓言,她揭示了未来的存在。正如人们可以在世界文化的横坐标上找到《红楼梦》文化命运的意义一样,人们也可以在中国文化的纵坐标上欣赏这部巨著的精神。?
按说西游记也是从石头开始的,从石头猴子到孙悟空,也不是没有神灵。但都是石头,却相距甚远;不仅习惯不同,固执程度也不同。石猴之石,以功名为目的,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标准。因此,他在称王、造反、齐天盛达、佛指镇、唐僧之后,终于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成为向西方学习的马前卒。而宝玉之石,崇尚无用,动荡不安;就他家而言,是恶障,恨经济事业,立功。而一旦面对一个比他更没用的女生,他立刻俯首帖耳,用心对待对方,尽力而为。同样的童年,在贾宝玉那里是一种稚气,而且经久不衰;然而,在石猴子身上,他充满了热情。一会儿孙悟空,一会儿孙悟空,一会儿大圣,最后是孙悟空,孙猴子。行者悟道,而不空,正如《红楼梦》所说:云不一定空。因为西游记继承的不是起源的时代,而是孔孟老庄奠定的文化传统,要么是修身养性,要么两者兼而有之。修养是道德修养,和平是武力和平。内圣外王,此为何空?过去的历史好像是这样写的,要么是三国演义里的帝王将相,要么是乱世英雄;要么《水浒传》是咆哮山林的聚会,亡命之徒是英雄;成功是王道,失败是寇,就像一张纸的两面,翻过来是王道,翻过来是寇。国王需要道德神话,而侵略者诉诸暴力。这里似乎什么都有,除了灵魂,比如人的尊严,崇高的人格,人性的美好。也许正因为如此,《红楼梦》与以往的叙事相反,不是从历史出发,比如《三国演义》,也不是从故事出发,比如《金瓶梅》,而是直接从灵魂出发,从灵石出发。这种写法本身就意味着对历史的颠覆。
因为它始于灵魂,所以名声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生存原则。在过去的历史中受到重视的道德和暴力与复杂的政治等等一起被抛弃了。反而童年的稚气和天真被奉为神明,就像通灵宝玉一样。一旦输了,英雄就会被赶得神魂颠倒,两眼发直,人也呆若木鸡。这是《西游记》中的石猴们万万没想到的人生境界。为了获得名声,石猴扮演了一个英雄。于是,他失去了本性,失去了自我,交出或者出卖了自己的幼稚和天真。这是中国式的堂吉诃德,牺牲了真我,换来了英雄般的事业,赢得了人们的道德认可。与西班牙骑士不同的是,他是一个步行者,他不是拿着长矛,而是拿着一根金棒,不是骑着一匹瘦马而是跟在它后面跑来跑去。虽然他和堂吉诃德一样温暖可爱,但一旦被奉为道德楷模,就让人不寒而栗。相比之下,石头的形象让人们想起的不是过去的辉煌,而是《好姑娘》中的主人公美国男孩霍尔顿,在《红楼梦》出版200多年后。他和贾宝玉一样,拒绝为成人世界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服务,从而守护着自己的灵魂。霍尔登渴望成为好女孩,守护着像他一样天真无邪的孩子;贾宝玉作为申英的侍者,守护着一群晶莹剔透的少女。如果可以把《红楼梦》比作一部史诗,那么它的诗意就会这样闪现出来——不是为了成就功名,而是为了守护灵魂。
这样的诗意和灵气,来自《山海经》中描写的大千世界。在那里暴力与政治无关,英雄与道德无关。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鞠躬,星天舞,就像圣经中的先知和圣人一样简单。尤其是《补天女神》,直接吸引了男权世界里被视为粪土的女性。相比之下,那些道德英雄后来显得丑陋可笑。不管是关公和岳飞,还是宋江和宋武,不算《良家妇女》里的那些英雄女性,他们的喜剧就像贾宝玉说的那样。他们一听到抗议和生死搏斗,就乱了。孔子所赞美的《诗经》不知起源于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山海经》所记载的神话传说远在《诗经》之上,其中没有暴力阴谋和道德污染。也就是说,老子的政治,庄子的修养,孔子的伦理,孟子的王道说教,在那些简单而最初的传说之后,已经是很久很久了。但此后,由于这些学术和说教的阴云,中国文化变得老谋深算,心智发达,却走向衰落,失去了光环。一部《二十四史》,刀光剑影,血淋淋;改朝换代,贼起。反而文化风气渐衰,从百家争鸣的著书立说到甘家学派的考证注释,最后陷入穷途末路,呈现出世界末日的景象。《红楼梦》诞生,阅尽世间色;她超然于卓立,絮絮叨叨,有了灵感才有了最初的气质。这不是一场战役,却经过了千百年的沉夜;这不是一个论断,却道出了历史世界的全部秘密。如果要追根溯源,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女神补天时代的混乱,还可以品味到延续千年的精神修炼。总之我觉得这种精神修养可以归结为汉唐精神和宋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