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闻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春天沉睡不觉晓,处处可听到鸟儿的啼鸣声。
夜里风雨声不断,花儿凋谢了才知道多少。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赏析:
这首诗抓住春天的早晨刚醒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