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宁静的顿河|哥萨克时代》
庞大而复杂的史实与作者的艺术创作相结合,构成了一幅绵长而充实的画卷。
这段历史波澜壮阔如大河,但就剧情而言,我最喜欢的是开头和结尾。
一,
小说的开头围绕着格里高利对阿克塞尔·尼娅的追求展开,同时也描绘了顿河流域和谐幸福的生活。一开始,格雷戈里和他的父亲一起钓鱼,在雨中钓鱼,这让在水边生活过的人感到非常亲切。这是一个纯粹的开头,这样的生活场景放在开头,一下子把读者带到了哥萨克的生活中。
喜欢一开始就是喜欢这种纯粹的人类情感,这种简单的充满人性美的生活。后来政治恶斗带来的赤血和红色信仰的战争,真的洗去了这个生命,污染了这片土地。这里一开始的纯真快乐的生活,可能就像人类的童年。渐渐的,你会和污染做斗争,或者陷入其中。这种生活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历史也在过独木桥。谁不使劲挤谁就摔。
我喜欢结尾,因为我觉得结尾部分是整篇文章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情节也最紧张。
这部小说还剩100页左右的时候,顿河军已经被彻底打败了。格雷戈里没能得到上船逃往外地的机会,就向红军投降了。为了挽回自己抵抗红军的“罪过”,格里高利与红军中残存的抵抗力量进行了斗争。但很快因为不被信任,复员回了老家。回国后,苏联没有放过他,米什卡对这些敌人恨之入骨。格里高利渴望回归普通的哥萨克生活,厌倦了持续多年的战争,希望苏维埃政权能放过他。
米什卡说:“我不信任你!狼吃得再好,还是想往树林里跑。”
修女杜尼娅听说了丈夫米什卡对格雷戈里的计划,当晚急忙告诉格雷戈里,格雷戈里逃走了,在同情他的朋友家住了多日,但朋友的妻子怕苏联找到你,家里没有多少食物。最后,格雷戈里不得不离开。
出门不久,格雷戈里就被劫持了,以为他是苏联人,没想到是福明领导的一伙土匪。
傅明本来是在苏维埃政权中有点地位的人,但由于余粮征收制度对人民的压迫,傅明造反了,认为自己可以代表顿河上人民的意志,可以再次煽动群众暴动。但是,多年的战乱和傅明领导才能的缺乏,即使傅明在哥萨克各个乡镇努力宣传,也无法激起群众暴动的念头。但是哥萨克人内部还是有很多人暗中同情和支持傅明一伙的,所以一开始傅明一伙在被苏联追击的时候还能得到哥萨克人的一些帮助,但是后来苏联的压力加大了,就没人敢帮他们了。
渐渐地,傅明觉得死亡的命运悬在头上,生活开始放纵,纪律被忽视。他们经常抢劫,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唾弃。格雷戈里在心里受到了谴责。他本质上是一个诚实的人,根本无法忍受这个团队的状况。催促富明净化气氛,但无济于事。不久红军追了上来,富明一伙被打成五个人。
五个人为了避免被追杀而苦苦挣扎,而这五个人为了生存也充满了勾心斗角。有人计划杀死其余的人以获得荣誉和奖励,从而避免死刑。当天晚上,想这么做的卡帕林被杀,格雷戈里被怀疑和卡帕林有同样的不忠,差点被杀。
卡帕林死了,留下四个人。然后,还有感人的兄弟情。Stelllyadnikov受伤了,恳求大家不要离开他。
“‘我们会带你走的,’丘马科夫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带你走,你不要害怕!擦干你的眼泪,你不是一个老女人。"
我不能和他一起走。斯泰利阿德尼科夫自己说:“兄弟们!请杀了我...我活不下去...我累死了,再也支持不下去了……”
杀死他的丘马科夫后来痛苦地自责。
还剩下三个人。没想到,其他团伙的余孽纷纷而来,愿意追随福明,队伍逐渐壮大。格雷戈里从一开始就认为福明一伙不会有好下场,他早就想过要逃离他们。他认为:“夏天,他可以从土匪那里偷两匹好马,晚上跑回鞑靼村,然后带着阿克塞尔·尼娅从那里逃到南方去。顿河草原辽阔无边,草原上有很多路和地方是没人去过的。夏天,条条大路四通八达,到处都能找到住的地方……”
他真的逃出了福明一伙,逃回了鞑靼村,把阿克塞尔·尼娅带了出来,离格里高利的理想生活指日可待。没想到很快就被红军发现了,阿西尼亚没有战斗经验,一下子就被打了。阿西尼亚受伤后再也没有恢复,黎明前不久她死在了格雷戈里的怀里。格雷戈里不情愿地埋葬了阿西尼亚。
失去阿西尼亚,对他来说,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切。他已经失去理智了。他藏在一个大森林的山洞里。在漫长的日子里,格雷戈里靠雕刻木头和石头为生。
他还有两个孩子在老家。
“回家?”
“回家吧。”
他对孩子的渴望战胜了一切,他决定不顾危险回家...那是他生命中留下的精神可以依靠的地方。
第二,
看这部小说可以注意两个方向的叙事。一个是历史和前线,一个是情感和后方。
其实核心还是战争,战争把这两个方向的东西都搅混了。
第一个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从一战开始,哥萨克人就在沙皇的授权下,被指挥到前线与德国和奥匈帝国作战。这时,年轻的男性哥萨克人离开了他们的家乡,只留下了妇女、老人和年轻人。二月革命后,沙皇退位,各种势力开始争夺哥萨克人。虽然哥萨克人呼吁停止战争,但他们仍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哥萨克面临选择,布尔什维克争取到了一部分哥萨克,包括早期的格雷戈里和对白军充满仇恨的米什卡。然而,大多数哥萨克人回到了顿河流域,并开始与红军作战。在小说的篇幅中,重点描写了哥萨克人在顿河流域对红军的抵抗。但同时也塑造了许多英雄的、正义的红军形象,如邦克、安娜等。格雷戈里在这场斗争中也表现出他对阵营选择的复杂态度。
在第二个方向,我们可以看到战争期间,格利高里的家乡顿河上的鞑靼人村庄的毁灭,战争影响了没有上前线的普通人。还有最核心的感情线:格雷戈里与阿西尼亚、娜塔莉亚之间的纠葛。前线徘徊在顿河两岸,鞑靼人的村庄被双方反复占领,仇恨在鞑靼人的村庄里不断积累。米什卡和米吉卡都来自鞑靼村,但他们属于不同的阵营。红军占了上风,红军的忠诚战士米什卡就跑到村子里,把以前是地主的人都杀了,包括米什卡的亲戚。当唐军占了上风后,他们回到村里的米什卡,为了报复,杀死了米什卡的亲戚。他们的行为不被鞑靼村人认可。
自从Petro上了前线,他的妻子Dalia就一直有外遇,最后她染上了性病,在河里自杀了。把丈夫斯捷潘留给格雷戈里的阿西尼亚也勾搭上了利斯特尼斯基。格雷戈里暂时回到后方,抛弃了阿西尼亚,回到家中与娜塔莉亚和好,并生下双胞胎,但后来还是想念阿西尼亚。阿西尼亚在利斯特尼茨基找到真正的妻子后,不得不回到鞑靼村,暂时与斯捷潘和好。
格雷戈里和阿西尼亚分开了,每次格雷戈里扑进阿西尼亚的怀里,娜塔莉亚都找到了阿西尼亚,但每次她的态度都不一样。娜塔莉亚最后一次绝望了。虽然她又怀上了格雷戈里的孩子,但她还是决定不要生下这个孩子。最后,她浑身是血地回到家,很快就死了。事实上,格雷戈里一开始对娜塔莉亚并无感情,但有了孩子后,格雷戈里开始喜欢娜塔莉亚。
格雷戈里的母亲伊琳娜(Irinichina)在家里死了一半人后,唯一牵挂的就是还在前方作战的格雷戈里。一天晚上,当阿西尼亚看到月光时,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的伊琳娜在院子里轻轻地呼唤着格雷戈里的名字。伊琳娜去世后不久。
第三,复杂的格雷戈里
事实上,格里高利也代表了哥萨克人的历史。格里高利多次重新选择阵营,这与历史上哥萨克人倒向波兰、俄罗斯或寻求土耳其支持的行为是一致的。当然,这与哥萨克人的起源密切相关。哥萨克是一群追求自由,逃离土地束缚的人。他们骁勇善战,还要自己带马去打仗。他们经常表达对不会骑庄稼的红军的鄙视。他们处于政权控制之外的地方,但却为他们提供了利用各大政权的机会,因为他们很强大,其他政权有时不得不与他们进行政治交易。
格里高利第一次在战争中受伤后,接触到了有红色信仰的人,因此对沙皇的崇敬受到了冲击。那么格雷戈里已经接受了红色信仰。在与白军的战斗中,格雷戈里意识到选择正确的道路很难,他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红色信仰。与此同时,他因为受伤获得了回老家的机会。在家里,格雷戈里坦承自己支持苏联,随即遭到父亲的声讨!当时他的哥哥皮埃特罗正在白军服役,劝说格雷戈里。毫无疑问,当时哥萨克人觉得红军对哥萨克人不利,所以更愿意支持白军。他们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政权,而不是属于苏联。红军从前线来的时候,格里高利的村子里开了个会,会上大家都说要抵抗红军,保卫家乡。当哥萨克人俘虏了Bunciuc和Podtelkov等红卫兵头目时,村民们愤怒地指责他们背叛了哥萨克人。激动之下,哥萨克人把被俘的红卫兵判了死刑。
格雷戈里和哥哥皮埃特罗在路线选择上产生分歧,皮埃特罗劝他放弃加入红军的计划。在与布尔什维克的几次战斗后,格雷戈里开始憎恨布尔什维克,认为他们侵犯了哥萨克人的村庄和土地。后来,彼得罗死在红军的枪下,格里高利对红军的仇恨加深了。但顿河军彻底溃败后,格里高利加入红军追击残部。
正如格雷戈里所想,选择正确的道路是非常困难的。
每次选择阵营,格雷戈里都有充分的理由。身处历史中的人如何知道谁是历史的终极书写者?如果哥萨克人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唐政权,哥萨克人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权,不再像历史上的秋千一样依附于各种势力,那么后人看到的历史将被改写。
后人眼中的“对”,在当时的人看来,确实是一个让人怒不可遏的错误选择。就像家里其他人劝格里高利不要投靠红军一样,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哥萨克应该打退红军。
无论对错与否,判断的权力都在胜利者手中。但就哥萨克人而言,他们打算保卫自己的土地,用自己的方式继续生活,而不是苏联像俄国一样在顿河的土地上建立政权。这有错吗?也许不是。但与当时在辽阔的俄罗斯建立政权的苏联相比,他们是非常弱小的,他们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即使有德、英等国的援助,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哥萨克人赢了,格里高利不会向红军投降,会被视为英雄。然而,他最终还是成了苏联的“异见分子”。他没有道德上的错误,但是阵营的选择本身就让他承担了可能的死刑。
格雷戈里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没有早死,成为一名政治信仰坚定的军人。错就错在他还活着,错就错在他要从存在的本质中选择。
就像那些在大清洗运动中自贬身份,保命的人,虽然不是公认的英雄,但从生存的角度来说,也不能称之为错误。
作者所刻画的格里高利决不是英雄,也不是高大全的形象。他还有庸俗的哥萨克习气,感情上三心二意。但他也有传统哥萨克人的正直和勇气。
说起来他的三心二意,在现在的观念里是非常错误的。在书的时代,也不正确。格雷戈里不应该在爱上阿西尼亚后和娜塔莉亚结婚。娜塔莉亚的悲剧是格雷戈里造成的。娜塔莉亚在第一次绝望中试图自杀,但后来格雷戈里改变了主意。这段时间是娜塔莉亚结婚后唯一快乐的时光。在第二次绝望中,娜塔莉亚真的死了。
要说理解,只能说格雷戈里是一个对现实不屈的人,是一个直接表达自己感情,敢于追求自己人生的人。当他发现自己可能会和娜塔莉亚过上幸福的生活时,他娶了娜塔莉亚。当他发现生活并不如意时,他选择了带着阿西尼亚逃亡。他是一个任性的人,在感情上任性。他没有考虑到自己落到阿西尼亚或者娜塔莉亚身上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
总的来说,用笔法构造最多的格里高利,并不是一个能在精神上赢得尊重的人。
第四,人物对话
作者塑造了许多真实的、有缺陷的人,尤其是哥萨克一方。格雷戈里的父亲潘特利·普罗科菲耶维奇(Panteley Prokofyevich)因在一次战斗中行为不端而受到儿子格雷戈里的批评。还有一次,他从战斗中逃脱,躲在家里的阁楼里。他被发现了,根本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我哥哥Petro的妻子Dalia沉浸在肉欲的享受中,与各种各样的人不恰当地勾搭在一起。为了不让公公阻止她,她甚至敢用极端的方式羞辱公公。虽然这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因为Petro上了前线,她受不了。那时候死亡和动乱的压力让人一有机会就沉迷。
人们似乎不重视绿帽子。阿西尼亚被格雷戈里勾引,斯捷潘只是把阿西尼亚打了一顿,和好如初。阿西尼亚勾搭上了利斯特尼斯基,格雷戈里只是暂时离开了阿西尼亚,然后又回到了阿西尼亚的怀抱。皮特罗原本想狠狠地教训达利娅一顿,但他们一见面,欣喜的皮特罗突然忘记了自己的不满。他们似乎对妻子更加宽容。
阿西尼亚对爱情的追求非常坚定。从娜塔丽抓住格雷戈里开始,阿西尼亚就在心里决定,一定要把格雷戈里拉回到自己手里。阿西尼亚面对娜塔莉亚,就像一个男人,有着战斗的气质。虽然在爱情的追求上,阿西尼亚是执着的。但是对于爱情本身和孩子来说是很柔软的。正是阿西尼亚和格雷戈里的孩子的死亡,使得利斯特尼茨基突破了阿西尼亚的心理防线。娜塔莉亚死后,情敌阿西尼亚同情地照顾娜塔莉亚的两个孩子,使他们视阿西尼亚为亲人。
娜塔莉亚年轻时,格雷戈里回家求婚。天真无邪的娜塔莉亚立刻被格雷戈里吸引,以为她已经结婚,建立了一个有丈夫和孩子的世界。然而,她被无情地抛弃了。娜塔莉亚迷恋上了一些愚蠢的东西。她给格雷戈里写了一封信,请他回来,却收到了一封无情的回信。后来我找到阿西尼亚,让她还格雷戈里。她的世界里只有格雷戈里。他是她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她觉得生活无法继续。
说到复杂性,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情绪,那就是格雷戈里的妹妹杜格纳。杜尼娅的形象几乎从来没有在长锋内容中出现过,而是一直隐藏在后面。直到她和红军战士米什卡的感情线浮出水面,才被人注意到。因为哥萨克对红军的普遍排斥和他的兄弟彼得罗死在米什卡手里。家里不支持杜尼娅和米什卡的感情。但其实对于Dougna来说,爱就是爱,要和别人分开来看。红军大获全胜后,多格纳和米什卡结婚了。后来,当他的哥哥格雷戈里回来后,多格纳爱上了格雷戈里和米什卡,两人都是敌人。正是Dougna从她丈夫那里听到的消息救了她的哥哥Gregory。
格雷戈里开始参战时,多格纳还没有长大,伤愈复出后,格雷戈里评价她已经长成大姑娘了。虽然身处战争,但她始终保持距离。她不懂那些战争的世界,也不懂阵营的区分。她只是真诚地爱她的兄弟和她的丈夫。她在书中是一个纯粹的形象,爱情只是爱情,只是一个刚刚长大的孩子,不同于世俗的纷争。在娜塔莉亚和阿西尼亚的爱情对抗中,杜尼娅疼爱地照顾着弟媳娜塔莉亚。娜塔莉亚去世后,多格纳也支持哥哥与阿西尼亚结合,建立新生活。那时,阿西尼亚已经用她的爱赢得了娜塔莉亚的孩子们的信任。
虽然作者是站在哥萨克的立场上写这部杰作,但他并没有丑化哥萨克的敌人。虽然我也写了一些苏联做的不合理的东西,但那只是在展示真相。此外,书中还塑造了许多可敬的红军战士和领袖。比如什托克曼死在讲台上,邦丘克死在战场上,还有那位宁死不屈,临刑前传播政治信仰的红军领袖。
五,
在小说的结尾,格雷戈里把自己所有的武器都扔进了荡漾的顿河,走在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的土地上,与儿子在顿河的对岸相遇。格雷戈里紧紧地拥抱着儿子,儿子惊讶地认出了他,对他保持着一定的抗拒。格雷戈里从儿子那里得知,他的女儿死于白喉。
这就是格里高利在整个哥萨克时代所经历的,留下来的依然与这片土地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