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万青的晚年时期

这一时期的秧歌、是他在人生道路上几经波折之后的暮年归乡之歌。处处表现为谦和审慎、细心老练的风格。当年那种“人家第二咱第一”的自豪气概荡然无存。这一特点集中反映在他的一批“接送秧歌”上。例如:

[进门秧歌]

鞭炮惊心不住鸣,

乡亲们热情来欢迎,

我唱秧歌乱弹琴,

高抬贵手咱进门。

[答谢秧歌]

细吹细打把锣鼓垫,

临走时再用秧歌谢,

麻烦骚扰长一天,

心里实在不自然。

[过路秧歌]

秧歌出门路程远,

来来回回多周旋,

亲戚们等到三更天,

实在叫人心不安。

1983年临县举行首届伞头秧歌比赛,当时他已年过八旬,还专程从老家赶来祝贺,在观众的强烈欢迎下,他登台唱了如下两首秧歌:

秋风糜子寒露谷,

树过霜降落叶子,

想唱秧歌气不足,

同志欢迎我感激。

赛歌台上看伞头,

个个出色显风流,

鼓足劲头争上游,

锦上添花楼上楼。

当临县伞头秧歌首次赴离石表演获得成功,返回后举行汇报表演时,他又唱了一首:

出战吕梁斗志高,

风卷红旗漫天飘,

英雄榜上姓名标,

我为同志解征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