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漫对女儿的爱是畸形的。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

一、高老头畸形的父爱表现。

老高漫的乐趣只是满足女儿们的幻想。他邀请优秀的老师培养女儿的高等教育天赋,充分满足女儿的奢华生活。比如他们小的时候,十五岁就有了自己的马车。到了结婚年龄,老高漫给了女儿们“随意选择丈夫”的权利。大女儿Anastazie想成为一个贵族妻子,嫁给了一个伯爵。小女儿丹·费娜喜欢钱,嫁给了银行家。女儿们结婚时,老高漫用他一半的财产作为嫁妆,给每个女儿八十万法郎。波旁王朝复辟后,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加强。地位显赫的女婿认为高老头的面粉生意不光彩,高老头也觉得自己的身份羞辱了女儿的门面。为了他的女儿,他放弃了他的商店,搬进了一个肮脏破败的公寓。老高漫可以忍受女婿的侮辱,只为见女儿一面,用自己所有的钱还清女儿为追求快感所欠下的债务,甚至可以找个情人为女儿做中介。

此外,小说中还有大量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全方位展现了高老头非同一般的温暖父爱。比如他说“他们顺便对我笑了笑,哦!就像一缕美丽的阳光照耀在天空,给整个世界镀上了一层金。”①116,“你以为这些小生物的每一滴血都是你的血,你血液的精华...他们的眼神有点不高兴,我的血都凝固了。你总有一天会知道,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比为自己快乐更快乐。”②130“我爱我的女儿胜过上帝爱人类”③130;行动和行为如:老高漫偷偷溜到街角等女儿的马车出现,闻女儿的信纸,吻女儿的脚,用头蹭她的裙子。他完全沉浸在一个只爱女儿的狭隘世界里。只有别人提到和他女儿有关的事情,他才会眼睛一亮,精神饱满。否则,他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显得衰老。这些现象都描绘了一个疯狂的爱女儿的父亲,一个畸形的父爱,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大国情怀”。

二、老人父爱的变态心理。

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的表现,必然是由其内在的人格心理决定的。高老头表现出的异常父爱,与其心理状态的异常密切相关。变态心理之一:老高漫是巴黎的那种Tauripon,内心有着极高的情感。他娶的妻子是他爱慕的对象。他为拥有她而自豪。他们幸福地生活了七年。后来妻子不幸去世,他高尚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他不得不把所有的爱转移到妻子的女儿身上,在她们身上实现他的爱情目标。一开始,他满足了他们的物质和金钱需求,只要求女儿和他亲热作为奖励;后来,我只想和他们在一起,想尽办法接近女儿。虽然女儿表现出厌烦,但他突变的父爱欲望发展到了极致,无法控制。“看来赌徒离不开赌场”,所以心理上离不开她。此时,高老头对女儿不同寻常的爱,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爱的激情。父爱不再是单纯的父爱,而是父爱和爱情的混合体,最后已经异化为一种病态的心理。如他的临终告白,“我的爱好,我的情妇,我的一切,都是两个女儿”。只要他能看着他们,听别人提起他的女儿,他就会在精神上感到满足,甚至他的病也会好起来。他的异常反应让别人误会他女儿是他的小三,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迷失了自我。他的存在只是为了爱他的女儿,否则他会质疑活着的意义。他变态的心理最终促成了女儿的堕落。

第二种变态心理:高老头是资产阶级社会建设者的一员。他和那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把钱看得很重要,认为没有钱世界末日就会到来。他盲目崇拜金钱,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女儿的爱。作为父亲,他的病态心理决定了父爱的内容大多是满足女儿的物质生活,用金钱满足女儿的一切欲望。他没有尽到一个真正父亲的责任:用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女儿,让她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很节俭,但喜欢给女儿们奢侈的享受。这种一味的给与和爱钱,让女儿们养成了挥霍和向父亲要钱的习惯,对他的付出视而不见。他只教了女儿如何被爱,却没有教她如何去爱别人。甚至为了给女儿找钱,他不惜杀人放火;当他无力偿还女儿的债务时,他羞愧得要死;没钱给女儿的时候,他说:“没用的,再也不能叫他爸爸了!”“在他的人生哲学中,金钱和父爱似乎是对等的。就在他快死的时候,他还想赚几百万,继续买女儿的爱。从老高漫身上渗透到骨髓的拜金主义,可以看出他的变态心理。实际上,老高漫的这种变态心理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变态造成的。老高漫的女儿们变得无情无义,不要脸,丧失了道德伦理,成了崇尚金钱的资产阶级贵妇。这当然对社会风气和社会教育有腐蚀作用,但也是他们用金钱换取父爱的变态心理造成的。

第三,高老头性格的矛盾。

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象征,父爱是过时的宗法制度的残余亲情,构成了高老头的矛盾性格之一。在社会上,老高漫是个资产阶级,紧跟时代,追逐金钱,升到了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行列。但在家庭中,他是时代的落伍者,商业智慧在女儿面前显得笨拙。他还保留着对亡妻亡女的痴情,达到了一种病态和疯狂的程度。他把血亲之爱看得比钱还重,所以钱用光了。这个“慈父基督”像野狗一样死在公寓里。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典型的带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阶级,是社会从宗法制度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的时代产物。他矛盾的性格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这是一个只懂资产阶级商业,不懂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阶级的悲剧。

老高漫在临死前的誓言中也表达了他对女儿的爱,这是他矛盾性格的另一个方面。老高漫见不到女儿的时候,好几次大骂她“就是些脏东西,流氓女人”;“抓住他们!叫卫兵,叫军队!”“他们的孩子将来会为我报仇的。”⑤269这些诅咒不能说不厚道。但这恰恰反映了老高漫对两个女儿的深爱。每次诅咒过后,老高漫立刻否认自己诅咒了他们:“谁说的?”你知道我喜欢它们!“骂完之后,我想到了赚钱让女儿去奥特莱斯。怪女儿对女婿不孝。”我女婿禁止他们来。杀了他们!杀了resto!杀了Neuchingen!他们是我的凶手!“其实老人一开始就知道女儿的无情,只是一直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他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每次被女儿冷落,内心也很痛苦很矛盾,但他没有反思,也不敢面对。他反而想尽办法用金钱讨好女儿,导致事件恶性循环,加速了他悲剧结局的进程。他潜意识里痛恨女儿的不孝,所以在最后失去理智的时候,他恶毒地诅咒她;当他醒着的时候,他又回到了他的幻想世界,他不可抑制地想念着他的女儿,渴望见到她,为他们担心。知道自己被女儿抛弃,却又不愿意承认,矛盾的性格最终让他心碎,崩溃,导致脑溢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