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自幼聪明过人,但多次赴试不中,后来,他愤然放弃科举考试,转而从事写作。为了激励自己刻苦著述,他在压纸(镇纸)用的铜条上,刻了这样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巧妙的运用了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这样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不怕挫折,不怕困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强决心。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蒲松龄终于写成《聊斋志异》等书,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块丰碑。

对于此联的作者究竟是谁,现在存有争议,我们暂且不去关心这些。

为了加深对联语的理解,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此联涉及到的两个典故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

两个典故,分别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主要的历史人物是项羽和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公元前五二0~前四六五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公元前四九六年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四九四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越王勾践十五(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四七八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其已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败于越而受重伤,临终嘱咐儿子夫差,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嘱,日夜练兵,过了两年,帅兵把勾践打的大败,且将其包围,无路可走,勾践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臣伯嚭,贪财好色,可重贿之。”勾践从其计,派文种携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替文种讲情。

此时吴臣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但此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允降并撤军回吴。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夫差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报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嘱门卫每日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 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自己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的军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不顾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谗言,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争霸成功。但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兵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得到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难以消灭吴国,就同意了。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项羽

(公元前二三二~前二0二年)

名籍,字羽。

泗水下相人(今江苏宿迁市)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主要成就,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权。妻虞姬和垓下歌很有名。

破釜沉舟

秦末,各地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之暴政。农民起义军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破釜沉舟是指秦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非统一前的赵国)的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非统一前的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惧秦势大,停滞不前,不顾士兵疾苦,每日饮乐,项羽愤而杀之,带兵救赵。

先派出一支部队,断了秦军粮道,自率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渡河后,饱餐战饭,再带三日干粮。然后呢下令将渡船凿沉,饭锅砸碎,房屋烧毁。表示有进无退,夺取胜利之决心。楚军将士见主帅如此绝决,皆抱必死之心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以一当十杀向秦军,大败之!斩其主将,摧毁军兵,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了。两年后秦朝灭亡。此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它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威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