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 | 12 |《孟子?梁惠王下?王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王未闻弑君也》
原文: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道:“商汤原来向夏朝称臣,却用武力赶走夏桀;周武王本也是商朝的诸侯,却带头起兵攻打纣王。这些是不是真有其事?”
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宣王道:“臣子居然敢于犯上,杀掉自己的君王,这难道是允许的吗?”
“严重摧残人民的君主,是害民的强盗;全靠暴力统治的君主,是专制的暴君;强盗和暴君,都是反人道的罪犯。”孟子道,“只听说纣这个坏事做绝、天怒人怨的家伙终于被清算,没听说谁杀了自己的君王啊。”
后记:
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夏桀荒淫无道,汤起兵攻桀,大胜,桀出奔,夏遂亡。
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代天子。商纣暴虐,武王会合诸侯伐之,纣兵败自焚而死。
齐宣王问这话时,田氏代齐,得国不正,由是心虚。
齐宣王算不上是个明君,但在他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他光大了的稷下学宫,可以说是造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稷下学宫是由齐桓公始创的,齐宣王进行发扬光大)
齐宣王当政时期,慕名而来稷下学宫的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宣王都赐给府宅,官拜上大夫,不担任官职而让他们自由议论。齐国稷下学者逐渐多起来,将近数百上千人,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
其中还有儿说、告子、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
稷下学宫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
而孟子回答:“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包含了两层意思:
1.失道的纣王不算君,只能算一夫,一个普通人,大家可以起来推翻它。
2.即使那些不仁不义的君王,违背了儒家的“仁义”思想,天下人也是可以群起而攻之的。
孟子的这番话,导致明代朱元璋认为孟子心有不臣,言非臣道,乃乱臣祸国之光。把孟子和姜太公先后踢出了文庙、武庙。
朱元璋儿子朱棣受托辅政,奈何侄子受妖言所惑,新朝甫立,四方未服,就要中央集权灭分封建制,靖难最后变成了弑君,所以不得已又把孟子抬回了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