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金阁寺》
去年,我去京都玩了几天,还去了金科寺打卡。好像听说过金谷寺有一本同名小说,但当时没看过,也不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年初的时候,京都的一千零一夜里道士推荐了这本书,于是我在端午假期回家的路上读了起来——小说的篇幅刚好够一个人单程开车。
这部小说出版于1956,作者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小说充满了对美的思考和大量的哲学探讨,但故事本身还是可以读的。
小说的背景是二战期间,主人公沟口被父亲托付给金谷寺住持照顾。住持是沟口父亲的老朋友。在他的照顾下,沟口开始在神宫出家,在住持的帮助下到京都的中学和大学。
沟口从小就听父亲说起过金谷寺的美丽。来到京都后,他沉迷于金谷寺的美景,最后放了一把火。
沟口因为天生口吃,从小就被同学嘲笑欺负,很自卑。到了金阁寺后,他日夜观看,却越来越沉迷于金阁寺的美丽,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称赞。可以说,金阁寺是他精神的唯一寄托。战争期间,我想到这个美丽的金谷寺也可能被空袭摧毁,于是我想到我也可能被摧毁,我和金谷寺是连在一起的。但日本战败,京都没有遭到空袭,神宫依然完好无损,这让沟口觉得神宫的灾难即将走向永恒。
这个年轻人究竟为什么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放火烧了金阁寺?
这期间有思想斗争,也有现实刺激,包括反对方丈。
金阁寺的美是永恒的,沟口总结的“美是对敌人的仇恨”。
小说的封底上写道,“唯一的精神支柱是名胜古迹的美,但越来越觉得美的永恒存在是追求世俗生活的障碍,于是烧毁了寺庙,摆脱了“美”对生命的禁锢。”
故事并不复杂,书中人物也不多,对沟口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长老、父亲、母亲、金谷寺方丈。我父亲曾把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兢兢业业地做一个在异乡守本分的和尚——一个本来可以结婚生子,却在壮年时病死的日本和尚。在沟口看来,这是一直帮助别人摆脱疾病和死亡的父亲的“失态表现”。卑微的母亲在沟口眼里甚至有点丑陋,母亲让他为金谷寺方丈衣钵的传承而奋斗的想法激起了他的野心,尽管他一开始并不认可。方丈对一些事件的误解,对沟口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也是现实的导火索之一。
第二个是同样寄养在金谷寺的小伙伴。川川以一个穿着白衬衫的阳光男孩形象出现。他的心灵纯净透明,对沟口的结巴视而不见。他常常把所有丑陋的想法解释成一种积极的初衷。这个吃饱喝足、看起来阳光的年轻人,在一次回老家度假时遭遇车祸去世,生命戛然而止。当时我隐约觉得,以日本小说的风格,他可能已经自杀了。看到后面真的验证了我的猜测。
第三个是我的大学同学穆白。雪松和沟口一样有生理缺陷,但他一直用自己蹩脚的生理缺陷欺骗女生,博取她们的同情,欺骗她们的感情。他对美和缺陷有着畸形的理解。
第四,几个女人。为爱而死的美少女有一个儿子,一个地主少女,还有南禅寺门口的和服女子——一个死后把牛奶挤到茶碗里的年轻女子,真的是典型的日本情节…
书中有几处提到南拳斩猫的禅定案。
我第一次提到这个故事是在日本战败的那天。金谷寺住持读完《圣经》后,召集僧侣们做了一次讲座。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后来沟口和雪松聊天。先是因为关于女人的讨论,他讲到了林佶李宗的“遇佛杀佛,遇祖杀祖”,然后他又提到了南拳杀猫,而雪松则用他的哲学解释了这个公案。他解释说,漂亮的猫是美丽的,把猫剁了就像拔掉一颗虫子的牙,消灭了美丽的存在。
后来沟口放火前,和柏讨论了南拳里的猫和美人的话题。
译者附言是这么说的,
看完有点意外。作者一点一点渗透了年轻僧人的心理变化,最后觉得合乎逻辑,仿佛他放火烧庙的想法并没有那么荒诞。
我记得道长在京都一千零一夜系列的一集里提到过,日本人的美学思想是很复杂的,就是包括看自己,受西方人影响后用西方人的视角看自己。也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日本人对知识的追求不如对美的追求。
《金阁寺》真的是日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