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主动申请中越边境,军区司令:让她去!司令夫人:她怀孕了

革命是需要情怀的。新中国是无数有情怀的革命先烈牺牲小我才成就大我,许许多多的前辈自己投身前线就算了,更是把子女送到前线。像我们的毛主席,是整个家族6位英烈,最小的才19岁,还包括了自己的儿子毛岸英。王必成将军也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了前线,就连自己已经怀有身孕的儿媳妇也不例外。干革命就是要有这样的大无畏情怀。

"亲子教育"是时下的热门话题。相信每个人对于如何教育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但也有一些大家***同认可的观点。像"惯子如杀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等。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孩子都是要接受锻炼才可能成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像王必成将军这样让孩子上战场的还是比较少见的,更遑论让怀有身孕儿媳妇上战场。

1979年南疆还击战前夕,王必成将军调离昆明,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这个调任让将军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将军在昆明待了十年,这十年里,将军早已熟悉了昆明大大小小的地方,知道边界上的每一块界碑。边境摩擦在所难免,有些可以调节,过分了的肯定要予以还击。其实,越方和我方边境上的小问题一直就没有断过。但是,在1978年的时候,越方却不断的在我方边境上进行挑衅,这让中国军队十分窝火。犯到了门前,将军心里一直就憋了一股火,总想着怎样让越方知道中方也是不好惹的。

当时,将军还患有脑血栓。为了足够了解中越边境的地形,将军根本不管病痛,直接深入到一线,进行勘测,跨度几千公里,研究了各种方案和应对策略,做足了开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可是,却接到了调任的通知。将军知道军令不可违,但依然难掩心中的悲愤之意。将军临走之前,为了表达自己对南疆的挚爱,便向中央申请让自己当时并不在前线的儿子和女人参战,同时鼓励他们"不怕苦、不怕死",认真到部队工作。

一天,将军夫人陈瑛对将军说:"我们的媳妇也想上前线去。"听到这个消息,将军难掩激动之情,连声说道:"好!好!"将军觉得自己的儿子、女儿上前线是理所应当,没想到自己的媳妇居然愿意主动申请去前线。但是,将军笑意未落,陈瑛便在将军的耳边悄声说道:"但是,媳妇已经怀孕两个月了,怎么办?"是啊,孕妇本就危险,更何况是孕妇上战场。将军思索了几秒,随即斩钉截铁地说:"让他去,我不能参战,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参战,此愿可遂,此志可明了。"一番话,说得夫人陈瑛是热泪盈眶。

是啊,谁的儿子不是儿子呢?谁的女儿又不是女儿呢?将军也是一位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前往战场。这份为人父的心情相信和天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但是,将军除了是父亲,他还是一位军人。战场才是军人的归宿,将军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包括自己的儿媳妇都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老一辈都希望自己未曾实现的东西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延续,王将军也是如此。将军在昆明十年磨炼,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参加南疆反击战。但是,不完满才是人生。人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将军对于自己的儿媳妇主动参战的事情,其实是打心底里感到欣慰的。将军的遗憾可是由年轻一代来补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当然,将军的儿女也担得起那句"将门虎子,旌旗猎猎。"王必成将军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南疆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

有些时候,难得的并不是自己能够征战沙场,而是自己的孩子可以代替自己上战场。这种传承和延续远远超过了战争胜利本身。这便是王必成将军的独到之处了,以"训鹰"的方式训练孩子,让孩子在危险的环境中快速成长,这不是一般的父亲可以做到。这件事情背后的大意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王必成将军不仅仅是对孩子严格,指挥作战更是严格,是军中出了名的"冷面将军"。军令一出,必须要严格执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王必成将军行军打仗格外要严格许多。将军的军令以"死"命令闻名军中。只要是将军发出的军令,不是"死拼",便是"死守";不是"枪毙"便是"杀头"。在将军的行军生涯中有一次特别出名的经历。

1943年4月,蒋介石、顾祝同集结了12个团,近两万人在溧水、溧阳地区,想搞个大动作,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其实,在1942年底,中央便下达了让新四军1师2旅南下和16旅整合。次年1月,王必成将军带领部队在溧水和16旅会合,随即担任16旅旅长,江渭清担任16旅的政委,在苏南地区积极活动,开辟根据地。

当时,顾祝同的气焰十分嚣张,口号喊得十分猖狂:"打死王必成,活捉江渭清。"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给16旅留下活路,对苏南势在必得。敌军迅速地包围了16旅。面对敌人的猛攻,政委江渭清把上级对此次突围的要求传达完毕之后,便请王必成讲话。将军直接说:"眼下处于战斗的紧要关头,没时间细讨论,就请政委下决心,我们坚决执行。"也就是直接让政委安排即可,这份信任让江渭清十分感动。想着任务如此坚决,便又补了一句:"完不成任务,政委军法处置。"可见,形势真的是十分危急了。

江渭清刚说完便转身看着将军,意思还是让将军怎样都要说两句。见状,将军便顺着江政委的话说:"江政委说,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军法处置。我说江政委太客气了,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提头来见。散会。"言简意赅,寥寥几句,便把事情的严重程度说得清晰不已。军中无戏言,大家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各位团长、政委直接杀红了眼,"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气势冲天。结果远远超出预料,不仅成功突围,还顺手歼灭了1200多名敌人。

"夫战,勇气也。"士气对战争的影响确实很大,古人诚不欺我也。当然,将军治军确实有自己独到的手段。

王必成将军身上还有特别值得一提就是他对自己喜爱的东西的态度: 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1975年底,王必成将军到云南边陲驻守的一个团去视察,同时进行踩点工作。这一次,将军有了不一样的收获。这个团里的招待所里有一只懒猴,非常讨将军的喜欢。这只懒猴不愧"懒"字,仅仅只有巴掌大。但真的是懒到了极致,可以一整天不动,就待在一处,非常可爱。别看将军这人平时不苟言笑,但是对这类小动物完全没有抵抗力,心疼得不得了。每次将军只要看到这只"懒猴",一定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每每如此,这便成了团里的一大奇观。可以说,这只懒猴,平常大家都喜爱不已。不然,这只猴子也不会和人如此亲近。但像将军这样的确实也十分少见,才惹得人纳罕至此。

但是,将军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看到将军难得碰上一个喜欢的东西,便暗自做主把这只"懒猴"偷偷的带了回来,准备给王必成将军一个惊喜。

回来后不久,将军某次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之间看到很熟悉的猴子蹲在树上,仔细一瞧。原来是那只懒猴,这可让将军暴怒不已。本以为将军会很高兴,没有想到,将军如此生气。随后,将军便把这只懒猴送到了圆通山动物园。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喜好。我们也会在自己的喜好之上花费时间、精力、金钱。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想到的是占有。但是,我们的将军很不一样,他想的却是成全。就算这只懒猴再通人性,它也是不适合和人类居住的。在将军的眼里,明明懒猴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生活得更好,为什么要把据为己有?同时,将军喜欢的是在边陲小镇里的懒猴,而不是在自己庭院中的懒猴。地方不一样,便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将军不喜欢,部下因为自己喜欢什么东西,便去网罗什么东西。时间一久,便有人起不正当的心思。这才是让将军忧心的东西。将军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就算知道我喜欢什么,也无从下手,因为此路不通。

这便是我们都王必成将军了,一生有着自己的原则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