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写日落吗?

布布闫飞也被称为布布。

他的书:让我们放逐悲伤,夜晚相聚,消磨时光(爱茶至死),温馨芬芳(温暖)。

死亡日记,溺爱,

飞烟(飞灰灭火)是夜凝黄昏的第二部分。

青春里的爱情,不仅是纯美的,也是残酷的。今年上半年,80后网络作家闫飞的《夜夜笙歌》和九夜茴的《花开半夏》同时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如花似玉,姑娘们不约而同地问起黑帮题材,而从网上看,黑帮题材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这已经成为一种受关注的现象。

像他的同龄人一样,闫飞健谈,善于表达自己。这个因为“不服气”网络文学作品而意外进入文坛的中学女教师,表面上活泼开朗,看不出她自称的“个性张扬甚至另类”。

《夜夜笙歌》是明星小说下的“残酷青春文学”系列丛书的代表作。故事描述了一个女孩在12岁时被贩卖到前世之岛,被训练成杀手。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男人,在爱恨交织中上演了一场残酷的爱情童话。

读报: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主题?一般80后作家的作品,校园题材,爱情小说比较常见。

闫飞:这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小时候喜欢日本漫画,喜欢年轻人,看的香港电影比较多。80年代的香港电影也以吴宇森的黑帮题材为尊,他的作品可以算是香港电影暴力美学的一个里程碑。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必然会受到它的影响。我也非常喜欢读金庸的小说,我喜欢读那些英雄笑傲江湖,我对生活感到欣慰。我最喜欢他作品中杨过和小龙姑娘的爱情故事,喜欢杨过的激情,所以我笔下的大部分主人公都很痴情。

读报:“残酷青春小说的领头人”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你以前还做过什么作品?都是残酷青春系列吗?

闫飞:《残酷青春小说大师》之所以在网上流传,是因为《夜夜笙歌》的主题比较新颖,主题横跨言情、童话、悬疑、虐恋、恐怖等,但这种说法对我来说是高估了,我有很多缺点。我的第一部作品《灰烬》,写作上相对不成熟。好在是三个视角写的,手法新颖,节奏紧凑,也属于残酷的青春小说。

读报:你说的影响,应该是普遍受80后这一代人的影响。现在回想起来,你怎么看待这些影响?

闫飞:80年代国内漫画不发达,缺乏个性化的东西。我这一代人深受日本漫画的影响。我的作品中人物的设定和背景的结构,包括不止一次提到的樱花,以及每夜夕阳中的北月和乔伊的形象,几乎都来自日本漫画。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但是影响是双面的,日本漫画的元素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比如有些漫画喜欢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但有些励志漫画也会引导你积极向上,能教会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现在当我们重新审视当时的影响时,我们会不断修正自己,否则可能会走向极端。

看报:很好奇你的经历。

闫飞:我走上写作的道路是非常偶然的。一开始在网上看了一些作品,但总觉得不够快乐。他们的爱情故事可以更深情,更绝对,更尖锐,更残酷,所以我试着自己写。没想到第一部小说就上了晋江原创月榜,感谢网友给我的信心。

读报:你是中学老师,没接触过帮派。你怎么能控制这样的主题呢?

闫飞:难点在于结构情节。希望剧情紧凑,悬疑,背景宏大。但是在我设定的背景中,我从来没有去过印度或者荷兰,所以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求信息。但是写的时候不能直接把旅游信息放在小说里,太硬太假。所以通过自己的加工和整合,写出自己的味道,努力让自己的文字和画面充满感,给读者独特的感觉。

读报:网络对你的写作影响大吗?

闫飞:是的,我写了《云中之夜》。一个月后,网上有了反应。过了三四个月,网友开始陆续转载,最后几乎遍地都是。这样一个残酷到极致的故事,没想到会受到网友的喜爱。现在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是在网络上诞生的,比如安妮宝贝。她所有的作品我都喜欢,她的作品也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对文字有一种特别的迷恋。看到好字,会不自觉的背下来。安妮宝贝的《告别维安》《彼岸的花》《t.a》都是我的最爱。感觉她的文字很有张力,很惊艳,一直在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看报:小时候看日本动漫,港台黑帮电视剧,武侠小说。长大后,我被互联网影响得如此之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是不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小?

闫飞:不是很多,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说到古典文学对我的影响,大部分是外国作品。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上面讲张爱玲,我下面偷偷看莎士比亚的作品。我特别喜欢莎士比亚的文字,诗意的语言,很美,感情特别强烈。我也喜欢鲁迅的作品和他犀利的文字和敏锐的洞察力。前段时间看了毕淑敏的《女心理学家》,惊叹不已。我觉得她太伟大了,能把人类这么复杂的心理问题用这么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那一代作家真的很厉害。

读报:学校知道你发表作品吗?学生眼中的你是怎样的老师?

闫飞:老师们知道,他们经常和我谈话,并在阅读后表扬我。我觉得很尴尬,也有点害怕,因为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教语文的时候,我经常和学生一起背课文,他们甚至考我背诗。我让他们背诵。我必须自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