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变化是什么?举个例子?(约500~1000字)
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如诗、赋、词、曲发展到清中叶的社会原因。除了小说,如诗歌、散文、词、戏曲等。,作家作品虽多,在风格和体裁上也相互竞争,但大多缺乏新的思想内容,沿袭旧的艺术形式,日渐衰落,陷入困境。
到了近代,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促使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发生,使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另一方面,他们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抵抗精神”(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 * *产党》)。八十年,随着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1840 ~ 1851)、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1862 ~ 1900)、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65438+)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和表面化,文学创作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体裁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反帝反封建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优秀文学传统,特别是清初至清中叶的爱国主义文学传统,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形成了新面貌、新趋势。同时,各种维护封建统治的传统文学也在新形势下不断变化发展。
道咸文学19世纪中叶前后,清朝道咸年间,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英国资本主义的大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封建帝国的大门,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封建帝国前所未有的危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货的倾销,鸦片的进口,白银的外流,白银的稀缺,加速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再加上贪官污吏的漫天要价,农民等各阶层民众无法生存,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从安百里起义到太平天国革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但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裂。一些开明的地主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排斥自宋元以来盛极一时的朱成理学和干嘉朴学,转而研究“经”学,强调“经”之学;并发出了改革腐朽内政,学习有用的外国知识,抵抗外国侵略的号召。文学也突破了死局,从理论上提出了文学要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反对模仿的思想;在实践上,要求反映真实的政治社会内容,歌颂广大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抵抗,揭露清朝及其官僚贵族的昏庸、腐朽和社会矛盾,打破陈腐面貌,出现进步文学的新风尚。
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纷呈,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的景象。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以及张吉亮、唐鹏、姚燮、北青桥为代表的启蒙学派开创了新文学思潮。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清朝内外的严重危机,积极建议改革内政,坚决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写下了许多富有时代和历史意义的诗篇。张维平、松露、朱祁、常林等从不同角度写下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后来早期的维新派冯桂芬、王韬等人都反对或抛弃了桐城派古文。王韬甚至在报纸上使用普通文言文或文言文,使古代汉语社会化或大众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作品,批判了封建色彩浓厚的陈词滥调,提倡朴素明朗的文风,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这些都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主流。
与此同时,“宋诗运动”和桐城派的复兴也出现在传统诗歌中。“宋诗运动”继承了乾隆至嘉庆间的“宋诗派”,以摹仿宋诗为主。程恩泽、祁懋、曾国藩是其倡导者,何、、是其重要代表人物。这一时期,桐城派古文产生了梅曾良等著名作家,形成了“复兴”的局面。学者阮元主张以《文选》为范本,实际上却主张骈文,形成了与桐城派古文相对立的扬州学派骈文。常州人李兆洛在骈与散之间采取了调和的态度。他其实更倾向于骈文。这些诗歌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就其主导倾向而言,都是保守的或保守的。此外,词还有常州词派的发展。周济提出的“诗中有史,词中有史”具有进步意义。然而,被称为“老杜”的江春霖的词,大多是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诬蔑,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没落情绪。小说以“狭邪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为主,日趋堕落。
同治和光绪的文学是从19的60年代到同世纪末。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勾结封建买办,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初步发展。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战败后,举国愤慨,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斗争激烈复杂。李鸿章等封建买办阶级卖国投降,但人民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在义和团运动中爆发。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场相当广泛的改良运动。一部分由官僚地主阶级改造而来的上层资产阶级,要求救国图存,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这场运动的代表和领导者。文学上的代表作家有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他们有意识地让自己的文学为改革运动服务。
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提出了“诗的革命”、“文学的革命”和“小说的革命”的明确主张。戊戌变法前,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等人都曾尝试过写“新诗”,这反映了维新派对新思想、新知识即“新学”的要求。戊戌变法(1898)失败后,梁启超提出了“旧体含新意境”(饮冰室诗)的“诗界革命”,主张黄遵宪的理论和诗歌实践为“诗界革命”树立了典范,是“新诗派”。梁启超虽不以诗人自居,但他自己的诗其实是“新派诗”。他的“文学革命”思想是为适应资产阶级“开民智”、改造中国人的改革潮流而提出的。当时有人认为文言文是“祸国殃民”之一,“白话文是改革之本”,主张“提倡白话文,废除文言文”,“报纸要用浅述代替”。与此同时,长江下游出现了白话小报。他的散文写作也践行了自己的理念,打破了一切传统古文的格局,开创了一种“新文体”。同样,出于改良的目的,他主张“小说革命”(论小说与集团治理的关系),强调小说对改良社会的作用,特别重视“政治小说”宣传政治主张和理想,直接为维新运动服务。他甚至试图写一部政治小说《新中国的未来》,虽然没有写完,但有现实意义。同时,梁启超等改良派作家也运用“杂剧”、“传奇”等传统戏曲形式来反映真实的政治内容。虽然不成功,但也表现出了对戏曲改良的尝试和努力。
翻译文学的兴起也是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严复和林纾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翻译家。他们分别用自己精通的古文翻译了西方社会科学和文学作品,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维新运动对封建文化的冲击不足。传统诗歌和散文继续发展。随着“宋诗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同光”。与此同时,出现了对汉魏六朝诗派和晚唐诗派的模仿。常州词派向词的整理和研究方向发展。桐城派古文中也出现了黎庶昌等新作家,对严复、林纾的译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诞生于道光年间的京剧也在这一时期发展繁荣。它进一步吸收了地方戏的精华,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剧目。许多著名演员塑造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影响深远的重要剧目,这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一个突出方面。
20世纪初至五四前夕,清末民初,晚清文学是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大胜利大失败的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下层资产阶级坚决走革命道路,积极开展推翻清朝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帝国主义和腐朽的清朝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怨恨和斗争的焦点。许多爱国青年,追随先进人物的脚步,纷纷前往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一时形成了巨大的留学热潮。在危亡的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向资产阶级作出一些让步,实行“新政”,废除八股,停止科举,开办新式学校,等等。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小型革命团体。1905年,许多革命小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人民日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它与改革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革命报刊、文学期刊相继出现,1909年正式成立文学团体“南社”,参加者17人,其中14人为团员。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更加明确,各种文学形式一度成为革命斗争的工具,进步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诗歌的突出特点和成就是:以南社为中心,以柳亚子、高旭、、马、、等南社诗人为代表,慷慨激昂地讴歌民族民主革命。秋瑾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女诗人。在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题的散文中,张采用了魏晋古文,青年作家邹容采用了通俗古文。小说中出现了曾朴揭露黑暗、同情革命的《孽海花》和陈天华未完成的歌颂革命的作品《狮吼》。著名的谴责小说提倡普遍的社会改良,的《官场现形》和吴的《二十年来目睹的奇异现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在戏曲说唱方面,有王小农对京剧的改良,黄健对川剧的改良,出现了《春柳会》、《通俗剧团》等文明剧,有秋瑾、陈天华以说唱形式宣传革命,有杂剧、传奇、乱弹等一批具有革命倾向的作品。
这一时期保守的传统诗歌主要活跃在北京。“同光子”诗人在北京创办诗社,含蓄地反对“南社”。另一方面,王国维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基础上主张文学应该脱离现实的政治社会,这与进步的潮流背道而驰。同时,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一些革命进步作家也颓废悲观,如苏、的《南社》。前期的维新派,如梁启超、严复、林纾等,也与前清旧人合作。这些都说明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革命的不彻底。
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与传统的封建文学有以下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变得越来越强烈和显著。进步作家和作品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平等,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内外压迫而斗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文学突出的思想内容。从龚自珍、魏源到“南社”诗人的文学创作活动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这已成为日益明显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现代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2)文学的题材和内容,反映现实的文学领域空前扩大。各种文学形式都是如此,尤其是诗歌,尤为突出。它几乎全面地反映了新世界、新观念和新事物,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境。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诗都表明了这一点。
③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龚自珍首先突破了清中叶以来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统治,成为近代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散文和一些绝句也表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后来,许多改良主义和革命作家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别是现实主义成为文坛上一场自觉的创作运动。常林□、陈应昌、北青桥、黄遵宪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随着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和民主革命宣传的需要,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在组织、教育和鼓舞群众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文学的社会功能扩大了。它不再只是书桌窗下少数人使用的工具,而是大众的读物。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对文学的旧看法,产生了对文学的新评价,这是现代文学发展的新变化,而这种变化在清末民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尤为显著。
⑤随着题材和内容的扩展,文学的形式、语言乃至风格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总体上趋于大众化。龚自珍写了大量绝句,采用“古风”,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歌重格律的束缚,而后来的黄遵宪、梁启超等改变了诗歌的风格,提倡诗乐结合,使诗歌歌唱化,这是走向通俗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出于启蒙民智的需要,晚清资产阶级在文学的各个方面更自觉地致力于这一点,使文学更有效地为政治服务。
⑥由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作家阶级立场、世界观的局限,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景象和过渡状态。进步作家的进步性往往不彻底,前期和后期有区别。传统作家无法避免时代的影响,产生一些令人向往的作品。新老作家都有内容和形式矛盾的作品。旧的和新的有它们的对立和联系。新党突破了旧的形式和风格,缺乏在艺术上彻底创新的自觉努力。
现代文学的成就在于其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主流,反映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方法,以及语言融合与通俗化的探索和努力,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准备了一定的历史条件。
文献学
陈子展:《中国现代文学的变迁》,上海书店,上海,1982。
任: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论,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4。
参考资料:
/view/126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