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容易新奇。
下班后,我花了将近两周的时间才读完632页的《兄弟》。这本书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借书的理由是:第一,消磨时间,不浪费时间。第二,之前看过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感觉余华的作品质量是有保证的。抱着这种心态,我开始读《兄弟》,但没想到的是,我花了两个星期才吃力地读完。
为什么觉得难?因为这是一本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情。有时开心,有时难过。有时明亮,有时黑暗。有时我希望,有时我沮丧。读这部小说无异于同时观看一部喜剧、恐怖片、爱情片、色情片、童话片和现实主义批判片...
嗯.....请原谅我混乱的描述,这是我看完之后的真实感受。总之,在这种悲喜交加的阅读体验中,632页的篇幅并不算长。我很想一口气看完,好像不可能。毕竟太多的感情需要慢慢消化,人的情绪无法适应情绪的各种变化。所以,我想这大概就是我觉得读书难的原因吧!
二
《兄弟》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文革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两个时期。主要内容是关于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如何在文革十年浩劫中挣扎求存,以及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面对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追名逐利的社会背景,两兄弟如何适应、选择并最终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小说中的主人公李光头和宋钢,一个庸俗大方,一个平淡忠厚。在作家余华的笔下,两兄弟的命运与一个女人(林鸿饰)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粗鄙与优雅碰撞,愚蠢与狡诈碰撞,这种碰撞似乎到达了小说的结尾,即使宋钢选择卧轨自杀(或者两难),也未能产生任何结果。余华似乎并没有刻意去揭露或指责什么。他可能只是想呈现给读者,描述人类在当时政治背景下的具体行为。简单来说,人可以“恶”到什么程度,人可以从这样的“恶”中得到什么。
读《兄弟》的上半部,是一段快乐又悲伤的经历。虽然时不时会忍不住笑,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压抑的。小说采用倒叙,从李光头被抓到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当众游街开始。通过对话和幽默的语言,刻画了六镇(隐喻社会人)中的人,反映了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多么匮乏,以至于一个偷看屁股的事件,都让它看起来像是国家大事。
一开始,这让我很反感。总觉得柳镇的这些围观群众太苦了,他们的快乐好无趣,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和这样一群人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让我觉得很难过。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尤其是读到文革席卷六镇时李光头(五岁)和宋刚(六岁)的悲惨生活,我释然了。我的心不再怨恨,我好像开始理解柳镇的人了。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切都失控了。无论群体还是个人,都被特定的环境所包围。每个人都害怕自己,生存不易。人性的高尚是什么?
所以才有了宋凡平站外的惨死,才有了孙伟因为拒绝剃掉长发而失去生命的悲剧,才有了孙伟父亲不可思议的自杀方式,才有了手里拿着红袖章红流苏的心魔...当社会失控,当生活失序,当流氓披上合法的外衣,当权力被滥用,难以想象的恐怖降临,悲剧不可避免。
我很庆幸我成长在这个时代,一个繁荣、文明、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时代。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成长在李光头的时代,我能活多久。小孩子的一句话(玩笑),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可以立刻让你陷入巨大的灾难。比如,宋凡平教两个兄弟识字时,为了解释“地主”二字,就领着两个孩子说“老爷”席地而坐毛。调皮的李光头被那些戴红袖章的人(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统帅,伟大。从这一点上,你就能理解柳镇人民的冷酷无情了。
在那个年代,人们像蚂蚁一样廉价。罪恶如此猖狂,没有必要掩饰,也没有必要隐瞒。今天一切看似不可想象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发生在柳镇街头。柳镇的街道似乎成了试验田和屠宰场。只要你戴上红袖章,你就是执法者,你有权力,你可以成为法律的滥用者。相反,你只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活着,以免陷入巨大的灾难漩涡。
我想这大概就是柳镇人变得如此冷漠的原因吧!
三
如果说《兄弟》的上半部是一部喜剧、灾难、幽默、恐怖等元素的电影,那么《兄弟》的下半部就轻松多了,它的基调也少了些沉重,多了些欢快。更像是新中国十年浩劫结束后,暴力和狂热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的舞台剧。
李光头无疑成为了这部舞台剧的主角。他庸俗,狡猾,奸诈,无底,敢想敢做,足够聪明。他身上的这些“特质”,让他在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中(指改革开放下的中国)有了家的感觉。他活得很真实,也活得够流氓。这些“特质”让他成功了。
小说中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谈话的主体是县长和李光头。谈话内容是如何清除县政府旁边的五座垃圾山(这五座垃圾山是李光头的废品回收生意产生的)。对于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县领导们都伤透了脑筋,但问题的制造者李光头却用自己的无赖和狡猾,将利益最大化。这样,我们就有了我们的第一个根据地——李记回收公司,我们将来会有一大笔财富。试想,这样的事情,哪怕是写好剧本,让老实的宋刚按部就班地去做,那个老实的宋刚也绝对做不到。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庸俗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不虚伪,更能看穿社会精英的面具。因为你肆无忌惮地活着,所以你活得真实。他们(李光头这样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别人需要什么(钱,钱,钱),所以容易成功。而宋刚却无法适应,再加上自己的固执,最终在下岗后不得不挣扎求生,从而走向灭亡。
四
余华文笔犀利,对《兄弟》中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即使看完了,还是很值得回头看的。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这部作品通过李光头、宋钢、林鸿、刘真的形象想表达什么?有什么消息?
李光头真的成功了吗?他没有爱,也没有兄弟。用他自己的话说,“宋钢死了,他又成了孤儿。”他穷的只是钱,所以在故事的最后,李光头对地球不再感兴趣,他将乘坐俄罗斯的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小说里有人成功了吗?、童铁匠、余拔牙、王棒冰、刘作家、赵诗人等。,对我来说都很陌生。他们的生活似乎总是有点不正常。或者说关于成功的讨论根本没有意义。
其实最后大家都迷失了方向,没有人是赢家,因为没有人把握住属于自己的东西。
突然想到一句话,“孩子会明辨是非,大人只会看利弊。”此刻,我想说,也许有时候你连利弊都不用看,有时候当权者已经算计好了你的人生,因为缘分无常,人生不易,所以去做吧,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