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别》和《秋窗雨天》作品赏析

小说中,林黛玉在潇湘馆患病,听着秋夜淅淅沥沥的雨声,在灯下读着乐府杂稿,看到了秋总在心头,离别怨等文字。“我心里不禁有所感触,于是写了一首《代别》,取名《秋窗风波》。《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所作。这是一首关于告别悲伤,不再憎恨的歌。这首诗打算在风格和句法上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前者是一个乐府话题。代,和“模仿”一样,是模仿的意思。南朝诗人鲍照以“戴”字集中探讨乐府话题。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设标题。因为它们是模仿初唐的歌曲《春江花月夜》而写的,所以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标题,这个标题在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

如果不深化《秋窗》的立意,可以说是林黛玉一生的悼念之作,就像《葬花之歌》一样。不同的是,它不再有《葬花之歌》中那种克制充血的精神和傲慢的态度,而是显得更加压抑和沮丧。这可以用下面的情况来解释:当时林黛玉病魔缠身,薛宝钗对她的关心,让她深深后悔自己的感激之情,觉得过去的一切烦恼都是自己的担心造成的,甚至犯了她至今的错误。本来就脆弱的林黛玉,在病情加深,背负着这样的精神负担时,变得更加抑郁。但如果读者认为作者写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一般地表达林黛玉的感伤,而是为了研究其深层含义,那么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总在我心中》、《再会》,还是《代别》,乐府里一直有一个特定的内容,就是只写男女分离的悲愤,不一定要写背井离乡、离群索居的内容。此时,林黛玉的父母已经去世,家里没有亲人。诗中的“别离”、“与爱别离”、“与人别离”这几个字就更没必要了。从《泪烛秋屏》诗和《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是关于男女分离的。可见,很难说“黛玉心里没什么感觉”,因为她过去的生活经历。这首诗只能写成对未来命运的一种模糊的预感,而这种预感恰恰被《失传手稿》后半部分的林黛玉被定罪羁押你将何去何从》的情节所印证(参见《红楼梦》、《咒眉》、《葬花》等诗赏析。),而曹雪芹的词就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悲剧结局是:“你想想,你的眼里有多少泪水,你怎么能阻止秋流入冬,春流入夏!”芷颜斋读到的潇湘馆后期场景是:“落叶萧萧,寒气蒙蒙。”这些在这首诗里也是提前刻画好的。

小说里林黛玉刚写完一首诗,贾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描述的主要细节是:林黛玉先是说贾宝玉像个渔夫,然后失言,把自己比作“画中画、戏中穿的渔夫”,从而脸红。对此,非常细心的智延斋用批语透露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精彩的文章!让黛玉直接告诉夫妻,不过是“画”和“装”。这是流言蜚语,但却是不祥之兆。所谓“画中爱宠”也是真的。谁说不是呢?”这个评论很有启发性,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