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若的创作生涯
1926年,广东人冯五岳正在天津创办《北洋画报》,急需一名编辑和文字功底过硬的编辑。王向冯五岳推荐刘云若,冯五岳以月薪100元聘请刘云若为报社编辑。天津著名报人吴在《天津报钩海》一文中回忆刘云若说,“...从薪资数字来看,当时已经不小了,但从工作要求来看,充分利用了刘云若的实力。他想写文章,编辑版面,校对和打印,包括一个包。刘云若后来在一部小说里写了一个小报编辑。这个编辑,从编辑到学校,什么都干,还要给掌柜看孩子,做义务保姆。当然,他的文笔难免有些夸张。其实他是在写自己,在骂冯五岳。刘云若后来觉得冯五岳剥削太多,就走了。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云若从一个读书人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他是在《北洋画报》一个时期培养出来的。这体现了冯武岳能够识别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的优势……”正如老报人吴所言,如果说是一位极具创造力和策划能力的报纸编辑,他在《北洋画报》任编辑时没有助手,自己承担编辑校对工作,使报纸在质量上达到顶峰,而刘若昀在天津新闻界也小有名气。此外,刘云若在编辑工作之余,还写了大量的杂文和旧体诗,其中大部分都是对时代弊端的批判。刘云若辞去《北洋画报》主编后,转投《天津商业画报》,成为该报总编辑。他将副刊《杂货铺》改为《花村》,并亲自主持。为此,刘云若把自己所有的才华都拿出来,把《商报画报》做得很有特色,打算比一比《北洋画报》。
在《商业画报》编辑部,有一位和刘云若私交不错的编辑。此人名叫沙大丰,本名田友,名为沙氏乐府,万谭佘氏。沙大丰和刘云若在《北洋画报》相识。当时沙达峰在《画报》主编的专栏叫《戏剧专刊》,后来去了《商业画报》做编辑,和刘云若在一个编辑部工作。沙达峰热爱京剧,曾主持过当时轰动天津的“丹麦四大名伶”竞选活动,与京剧四大名伶之一的荀慧生私交甚好。
1930年春,沙达峰从《商业画报》辞职,独自创办天风报,因此也获得了荀慧生的私人资助。报纸出版时,沙大丰聘请刘云若为该报副刊《黑色旋风》主编,并力劝刘云若为《天风日报》写一篇小说。因为在此之前,刘云若曾写过一部社会言情小说《颜厝虹影录》,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小说“因中道崩溃而未能问世”,但刘云若的写作才华还是让沙大丰非常看重和欣赏。沙达峰此举与一直想在长篇通俗小说上一试身手的刘云若不谋而合。因此,刘云若决定为《天风日报》写一篇长篇社会言情小说《春风之梦》。这部被刘云若戏称为“只是一场游戏”的小说,自在《天风日报》正式连载以来,受到了天津各界读者的一致好评,也使《天风日报》的发行量再创新高,成为天津的报纸之一。
1930年,他27岁时,他的长篇社会言情小说《春风之梦》在天津天风日报连载。出版后好评如潮,知名度甚至直逼当时的霸主张恨水,结束了天津通俗小说作家在天津报刊只能“带刀”而不能“顶牌”的历史。
6月1931,1大陆广告公司刊登了一则介绍春风之梦的广告,称:“...花若暖香,烛不随,学士大夫夫妻皆动容……”有几千多封信要求进一步写作。同年4月,《春风之梦》由大陆广告公司出版。
随着《一枝红杏出墙》和《小扬州志》的完成,刘云若已经成为平金报刊上炙手可热的作家,而当时签约作家也是络绎不绝,所以刘云若同时为几家报刊写小说。他不打草稿,写作从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书桌、床头、枕头、椅子、膝盖,到书房、剧场、餐厅、茶室、澡堂,甚至吸烟厅、厕所,他的小说都产生了。因为随时会有人催他写,所以他写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纸,比如茶叶纸、蛋糕包装纸、月卡纸、烟盒纸甚至报纸边和墙上的告示。
沙大丰让刘云若撰写并在《天风日报》发表长篇社会言情小说,还让刘云若撰写并发表大量散文。比如刘云若写的一系列垃圾数字就发表在《天风日报》上。
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沦陷。刘云若干脆闭门写作,与外界联系甚少,而沙大丰则在天津失陷后销声匿迹,音讯全无。刘云若在这期间吸了很多鸦片。在给朋友的信中,刘云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遥望故国,耻于左撇子;小楼寂寞,依旧对皂帽辽东感兴趣。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四月,36岁的刘云若写了一部小说《在无边的爱中返航》,由京津出版社出版。作为刘云若的朋友,沙大丰特意为这部小说写了序言:“天津桥上有个奇人,若刘子云也。云若持天下之才,极聪明,文章尚讲馀,而不要穆里鲁、文达。他在阳光下战斗,挥舞着笔,书写着这个世界。粉地狱所有的悲情事迹都在他的腕底,让魔咒无路可循,一切都会好的。他的文章之美,他的叙述之曲折,使人背圆,不知其人真假,其文笔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