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为什么被抢?胡雪岩得罪了谁?

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清政府向外国银行借款时向朝廷滥收费用,最后才发现无法弥补。同时,他也是左与李鸿章派系之争的牺牲品。李鸿章知道左能够收复新疆,修建造船厂,购买军火等等,都是胡雪岩在帮他出力,所以才有了“左先倒,胡先倒”的事实。李鸿章的人紧紧抓住胡雪岩的把柄,谣言搞垮了他的生丝业和银行业务。最后,左死了,慈禧迫于舆论压力,下令逮捕胡雪岩。当订单到达杭州时,胡雪岩早一天去世了。最后以破产和抑郁告终……但在生命的最后,他还是设法安置了家人,主要是救了为此奉献一生的胡庆余堂。胡雪岩之所以被称为“尚胜”,被后人景仰和研究,是因为他帮助左收复新疆,为后人留下了一座“真正无价”的胡庆余堂。胡雪岩的启蒙在百家讲坛里讲得很好,莱文写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研究胡雪岩传奇一生的好方法。

胡雪岩

胡(1823-1885),字学彦,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开胡庆余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并于1866帮助左建立福州船政局。左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矿务局事务,为左大借外债,加薪订购军火,并借助湘军之力,在各省设立20余家阜康银行,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浙生意。

从头开始

清道光三年(1823),胡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县湖里村。他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帮人放牛为生。

清道光十五年(1835),胡雪岩12岁,父亲去世。

清道光十六年(1836),13岁的胡雪岩开始独自旅行。先后在杭州杂粮商店、金华火腿行当过店员,在杭州新和票号当过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事,经过三年的教学,我因为勤奋踏实成为了银行的正式职员。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的掌柜收为徒弟,没有后代,把灵活的胡雪岩当自己的儿子。掌柜临终前,把钱庄全部托付给胡雪岩。这家银行,价值五千两银子,是胡雪岩经商的第一桶金。

官方和商业。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26岁的胡雪岩结识了浙江盐务候补大使王有龄,向银行借了500两银子帮助王有龄补官(此故事出自莱文小说,有专家指出,历史上王有龄并非借助胡雪岩的520两银子起家,只是小说家杜撰,有待考证)。事发后,他被赶出了银行。

清咸丰元年(1851),王有龄被任命为湖州知府,不久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担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国库,在湖州开设丝绸商店,用湖州国库的现金帮助农民养蚕。然后他在当地买丝运到杭州、上海,变现,再交给浙江省的“藩库”,从中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接着,浙江巡抚黄宗汉被说服以股份形式设立药房,并安排在各路漕运商中承担药品供应业务,使药房迅速发展起来。

清咸丰十年(1860),胡雪岩37岁时,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帮助胡办了“阜康钱庄”。此后,在王有龄的不断提拔下,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银行,还开了许多商店。耿申智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庚申之变,胡雪岩心平气和,暗中勾搭军方。大量征兵经费存入胡的银行,再由委以粮机和综合运粮的重任,几乎掌握了大半个浙江的战时财经。

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进攻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买军火、粮食支援清军。年底,杭州城破,王有龄因失城上吊,休斯顿失去了依靠。左被曾国藩推荐为浙江巡抚,主管军务。

清同治元年(1862),胡雪岩取得新任闽浙总督左的信任,被任命为总经理,负责杭州城清场和浙江钱粮军饷后的善后工作,使阜康银行获得巨大利益,从而走上了官商之路。

取得左的信任后,胡雪岩以官员和商人的身份,经常往返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之间。除了办理转运粮台、支援军需之外,他还抓住机会与洋人交流,勾结洋官培养常,为左配备洋枪洋炮。这支军队曾与清军联合进攻宁波、奉化、绍兴等地。

清朝同治三年(1864)。自清军攻陷浙江以来,所有掠夺的东西,无论大小,都存放在胡雪岩的钱庄里。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镇开设商号,获利颇丰。短短几年间,他的财产已经超过1000万。

太平军被消灭后,胡雪岩的银行进入杭州,为左组织军饷。他依仗湘军之力,在各省设立20余家阜康钱庄,兼营药材和丝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至今仍在营业,并操纵江浙商家,最高资本达2200多万,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

在左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灾局事务。他兴办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刹、古寺,收集暴骸数十万具;一度因战乱而终止的牛车得以恢复,方便了百姓;说服官员和士绅捐款,解决战后财政危机。因此,胡雪岩获得了巨大的名气和信誉。

协助船舶管理

清同治五年(1866),胡雪岩协助左在福州设立“福州船政局”,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造船厂开工后不久,当西北的事情开始时,朝廷突然下令将左调到陕甘巡抚任上。左上任前,一方面向朝廷推荐江西巡抚沈葆桢为船政大臣,另一方面又极力推荐胡雪岩协助处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

清同治八年(1869),万年青秋船厂第一艘船下水成功。这艘船一直从马尾港驶往天津港。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制造的这艘船时,它充满了欢腾和前所未有的盛况,甚至连外国人都深感惊讶。

清同治十年(1871)初,军舰镇海号再次下水成功。远在边陲的左得知这些消息后,曾写信给胡雪岩:“福建局的一切都越来越好,船只也不需要外国工匠了。这是好消息...你的主动性很好。看到徒弟越来越好,很漂亮,司机也很好选。走向海洋,收获海洋的好处,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就是基于这一点。”

名利双收

清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有20多家分店,遍布大江南北。资金2000多万两,土地1万亩。因其辅佐左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黄马褂,是典型的官商。

清同治十二年(1873 165438+10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左调兵遣将,准备出兵新疆。带兵打仗需要粮食。左上书胡,要求胡向上海的外国银行借款,以解西征大军之燃眉之急。当时借外债很难,连恭亲王都被拒绝向外国人借款。但胡雪岩非同一般,他做到了朝廷做不到的事。他以江浙粤海关的收入为担保,分六次向外债借银1870000两,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胡还将“诸葛散”、“胡氏丹”等大量药材送给西征将士,避免了水土不服的恐惧。左赞曰:“雪艳之成,一时真如是。”

清同治十三年(1874),设立胡庆余堂薛稷民族医药名称。

清光绪二年(1876),胡庆余堂在杭州永进门购买的10亩土地上建橡胶厂。

清光绪三年(1877),胡雪岩帮助左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官办轻工业企业——兰州织造局。

光绪四年(1878),55岁的胡雪岩建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开业。胡雪岩在其鼎盛时期创立的胡庆余堂,把他的救世活动范围扩大到了天下所有的人。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引进了14大类中成药,免费赠送退烧药、抗心律失常药等百姓必需药品,并在《申报》上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还没开始经营前就名声大噪。这正是胡雪岩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的春天,上述费用换来了多重利润。

清光绪五年(1880),胡庆余堂资本达280.2万两白银,体现了北京百年同仁堂的南北走向,被誉为“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悲惨地死去

清光绪七年(1881),胡雪岩因帮助左收复新疆,被授予主事大臣称号(三等奖),可以穿黄马褂,戴洋红大礼帽的官帽,还管理“四省公库”。

清光绪八年(1882),胡雪岩在上海开办丝厂,耗资2000万两白银,生丝价格逐日下跌,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次中外大商战开始了。起初,胡高价收罗国内新丝数百万吨,占了上风。中外都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到了胜负评判的时候,谁知道“天象”突变了。欧洲和意大利生丝的突然丰收,随之而来的是中法战争的爆发,市场的剧变和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事实是,胡雪岩无能为力。

清光绪九年夏(1883),被迫低价抛售,亏损100000000两,家产损失一半,周转不灵,谣言四起。全国各地的官僚争夺存款,组织勒索。

清光绪九年(1883)十一月,顺天知府毕道元等人出版了《阜康商号倒闭,现查办合伙人人数》一书,向朝廷通报阜康钱庄倒闭的消息。到了第七天(1883 65438+2月6日),清廷为了还债,命令时任闽浙总督的何荆夫和浙江巡抚刘严查胡雪岩的资产。

光绪九年(1883)11月28日,清廷再次下诏,罢免胡雪岩,让左追讨胡雪岩的债务。清廷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大概了解了胡雪岩的债务和资产情况。上谕中“各处巨债存款”、“卒二十余万,分省;买几袋丝,值几百万两银子。”可以说是访问的结果。据《买几包丝》记载,胡雪岩在破产前确实买了不少生丝。

清光绪十年(1884年2月3日)正月初七,清廷下令左加紧清理。左确实派人查封了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和商行,并向清廷报告。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五日)七月二十七日,左在福州病逝。同年11月,胡雪岩在贫困和仇恨中抑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