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

“高树上的槟榔,谁先爬谁先尝”。这是一首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很熟悉的情歌。含蓄的歌词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在台湾省,槟榔树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乡镇,形成森林。台湾省的人一直有嚼槟榔的习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省当局大力推广槟榔树作为经济作物,槟榔的种植和销售成为蓬勃发展的产业。虽然近年来有所限制,但在台湾省的东西海岸和中部山区仍能看到大面积的槟榔树。槟榔树的外形很像椰子树,树干笔直,顶端有一簇叶子,但槟榔树的树干比椰子树细,看起来更精致。台湾省气候温暖,槟榔树一年四季结果,一簇簇挂在树顶。没吃过槟榔的人对嚼槟榔很好奇。在热心出租车司机的引导下,我们也做了一次尝试。小槟榔店一包50台币(4元新台币1元人民币)约含89粒。据别人说,这个价格不贵。槟榔有枣子那么大,上面覆盖着一层绿色的“槟榔叶”。据说槟榔叶其实是另一种植物的叶子。由于是用来包槟榔的,所以也叫槟榔叶。吃的时候先咬掉一端,吐出来,放进嘴里,感觉很苦。我想这就是不抽烟的人的感受吧。长时间咀嚼唾液增多,呈菊花红色,连嘴巴都被染成红色。槟榔纤维粗糙,反复咀嚼后不会在口中融化。我自己的感觉就是真的不敢恭维你,就像外国人来北京喝豆汁一样。嚼槟榔能生津发热。当人们在努力工作时,嚼槟榔可以提神。槟榔长期吃会上瘾,所以经常看到有人整天老是动来动去的。在台东到芳寮的火车上,我看到一个老婆婆,半个小时吃了两次槟榔,一次两个,蠕动一直没停过。奶奶是非常典型的槟榔“爱好者”。她随身携带全套工具,自己加工槟榔。她让我们了解了吃槟榔的全过程:奶奶从一个小袋子里拿出两个槟榔,用小刀把两端剪掉,打开一个类似化妆品的小盒子,用刀剜出一点点白色的泥糊,均匀地涂在槟榔叶上,再把槟榔分开包好放进嘴里。奶奶在嚼槟榔的时候发现,白霜,比如石灰,可以减少槟榔的不良刺激,改善口感。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结束,奶奶还在嚼槟榔。现代人尽量省事。吃槟榔总是在小店买用绿叶包裹的成品。所以在台湾省的小镇上随处可见槟榔店,形容的恰到好处。无论是在台北还是台南,槟榔店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标志:管状霓虹灯呈放射状扇形排列,在夜晚非常醒目。路边的小店比较有特色,不到10平米的透明小玻璃屋孤立在路边(如图)。夜色中远远就能看到霓虹灯,店内的一切都清晰醒目。台湾省一年炎热时间长,所以槟榔店不仅卖槟榔,还卖饮料和香烟。各种“专业槟榔”店的名字五花八门:宝宝、兔宝宝、双子座...招牌下也有介绍:零售,批发,一粒二切,白泥红泥双包等等。过去吃槟榔的人很多,槟榔店生意兴隆,槟榔树也广为种植。但由于根系较浅,固土能力差,暴雨会造成水土流失,引发山洪;因为嚼槟榔刺激口腔,容易导致口腔癌,这几年槟榔的销量不如以前,竞争激烈。即便如此,槟榔店里负责加工销售的“槟榔西施”基本工资也就一万多新台币,还有提成。激烈的竞争带来了五花八门的花样:路边小店的“槟榔西施”越来越瘦,甚至上身只穿胸罩,下面只穿短裙,冬天也是如此。独特的东西自然贵,据说能卖到100元一粒。台湾省的媒体形容这些“美丽又冷冻”的女孩“又酷又辣”,并批评“买一送二”的做法过于色情。市民投诉多,不时升温。槟榔西施是卖槟榔的辣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