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思齐的初恋天堂——一次思想绑架
虽然我知道我读得还不够深入,不够仔细,但我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从一个细腻的视角看了一个现实版的悲剧故事。我不能像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那样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正如作者本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写这部小说,她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只是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至于对错,就留给别人去评判了。
从文学的角度看这部小说,感觉方思齐的世界是那么的婉约和纯粹。读这样的文字,就像在烈日下喝一口汩汩清泉,就像林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读着读着就觉得美,就觉得痛,这都是真的!
方思琪的《初恋天堂》讲述了一个13岁的天真少女,经过五年的诱奸终于走向毁灭的故事!谁是凶手?是诱奸者——李国华?方思琪的父母是?是给思琪和一婷的文艺纹身吗?是不知真相的迂腐人类吗?还是擅长“修辞”的文学?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归根结底,这是一种观念绑架!
李国华不仅诱惑了思琪的身体,还把思琪的思想禁锢在他早已设好的陷阱里。他以写作文为借口,测试思齐所谓的诚实——强烈的自尊心。他预料到思奇不会揭发他的罪行,因为思奇写的是诚实:诚实的真谛是,只要你向母亲承认你打碎了一个花瓶,你就可以骄傲。
当他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热爱文学,充满天真幻想的天真少女,他开始了他的暴行。当思琪被诱惑时,她不知所措。她用回避问题,用柏拉图式的爱情观欺骗自己,说她爱她的老师。她强烈的自尊心拒绝承认自己被玷污了,只有爱才是高尚的,这是她能继续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但是当她发现自己试图去爱那个诱奸者的时候,她就惨了。她呻吟了许多次。她害怕夜晚,她用咖啡麻醉了自己。她害怕做梦,但现实终究是噩梦!她曾经告诉李国华,她可能病了,因为她记性不好,也许她精神恍惚,但她是一个卑微的祈祷者,求他放过她。思琪讨厌自己把一切都想得那么好,以至于无法改变的事实让她觉得那么不堪,那么恶心。她心中筑起的防护墙一点点被压碎,跌入痛苦绝望的深渊。
小说中多次提到司琪早在13岁就去世了!
虽然整部小说写的都是思琪在诱奸中的反抗,但更多的时候,她显得很平静,平静到只剩下了肉体,因为灵魂已经不在了,她的顺从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就像钱只是夺走了肉体的人,灵魂早已给了。
因此,文艺不仅是斯琪的镜子,也是斯琪思想的领导者和施虐者。
如果李国华是凶手,那么Evie就是帮凶。思琪总是在问老师爱不爱她。这样的柔情难道不是把她推向毁灭的罪魁祸首吗?
其实她不应该这么绝望。小说中的思琪曾两次试探母亲对性的看法。
第一次是在饭桌上。思齐问她妈,他们家教育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她妈却说,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吗?那时的思琪知道,在这个故事里,她的父母将永远不在。他们旷课了,但他们以为还没开学。看不起自己,不是假货还以为自己是假货的思琪,把自己比作李国华给她的书里的戏子,可笑又好笑!就这样,思齐还抱着一丝被理解的希望,鼓起勇气,和妈妈一起收拾行李的时候,再次暗示了妈妈对师生交往的看法。她跟她妈说她学校有同学跟老师,她妈听后本能的回了一句,这么小就这么骚。
思琪也许想听听妈妈的不同看法,但是最后一丝希望已经烟消云散,她彻底绝望了,因为在妈妈心里,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坏孩子,一个不要脸的女孩,这比她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还要绝望。一怒之下,我砍断了全家福里的爸爸妈妈,却无法砍断左右肩膀上的两只大手掌,就像李国华的魔爪,在她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这种对父母的爱是保护还是伤害?为什么家长认为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什么让孩子们在应该努力保护自己的时候选择了沉默?
小说中有一处写道:李国华看不懂他们的唇语,但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发酵在思齐身上的屈辱有信心。是什么让李国华如此自信?
引用蔡的书评——他发现社会上对性的禁忌太方便了。全世界都认为强奸一个女孩是她的错,甚至她认为是自己的错,内疚会驱使她回到他身边...不是吗?同样被诱惑的女孩——郭晓琦的斗争——发了一份指控李国华犯罪的文件,她得到的评论证实了这一点。甚至小七的父母以前也很无趣。
是“社会”(张太太可能算是社会的代表)让李国华如此肆无忌惮,而李国华只是一个小个案。小说中的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和物理老师...他们不就是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代表吗?还记得小说里李老师和其他老师聊天时说的一句话“我们会老,他们不会。”如此猖狂,令人愤懑!但他说的也是事实。总会有源源不断的少女在经历这样的事情。
教师是一个高尚可敬的职业,却做这种肮脏的事,加重了悲剧色彩,结局更是悲喜交加!
而思齐灵魂的双胞胎易婷开始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辜负了他们,而是文学辜负了他们!
我很喜欢小说里的一句话——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做美德是这个虚伪的世界维持其扭曲秩序的方式,愤怒才是美德!
最后,在小说的结尾——路人对亲人的话——如果你能住在这里,你的人生就完整了。人们总是喜欢羡慕别人的富裕生活,却不知道满足于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学会相信——人生有得有失,也是一种情怀!(想必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以上只是我的粗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