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既任政相齐文言文翻译
1. 求翻译: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翻译:管仲就被任用了,为齐国治理政事。
出自《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西汉·司马迁著。本文是《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本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司马迁自述写作《管晏列传》之缘由:“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指出虽然管仲的奢华与晏婴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二人同为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勋业彪炳,晏婴协助景公成就治世,政绩显赫,一霸一治,泽被当代,垂范后世,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将二人合传编著而成《管晏列传》。
2. 晏子解左骖赎之译文
后面的是文言文版本,带翻译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簟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索隐颍,水名.地理志颍水出阳城.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正义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后,管严之子敬仲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索隐吕氏春秋:“管仲与鲍叔同贾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鲍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正义齐世家云:“鲍叔牙曰:‘君将治齐,则高傒与叔牙足矣.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於是桓公从之.”韦昭云:“鲍叔,齐大夫,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叔牙也.”管仲既用,任政於齐,□正义管子云:“相齐以九惠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疾,五曰独,六曰病,七曰通,八曰赈,九曰绝也.”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知 苤僭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正义音古.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古 冉?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索隐按:系本云“庄仲山产敬仲夷吾,夷吾产武子鸣,鸣产桓子启方,启方产成子孺,孺产庄子卢,卢产悼子其夷,其夷产襄子武,武产景子耐涉,耐涉产微,凡十代”.系谱同.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古 □管仲既任政相齐,□正义国语云:“齐桓公使鲍叔为相,辞曰:‘臣之不若夷吾者五:宽和惠民,不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不若也;忠惠可结於百姓,不若也;制礼义可法於四方,不若也;执枹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不若也.’”以区区之齐在海滨,□正义齐国东滨海也.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索隐是夷吾著书所称管子者,其书有此言,故略举其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正义上之服御物有制度,则六亲坚固也.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王弼云“父、母、兄、弟、妻、子也”.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集解管子曰:“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正义言为政令卑下鲜少,而百姓易作行也.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知 ?芏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索隐轻重谓钱也.今管子有轻重篇.慎权衡.□正义轻重谓耻辱也,权衡谓得失也.有耻辱甚贵重之,有得失甚戒慎之.桓公实怒少姬,○索隐按:谓怒荡舟之姬,归而未绝,蔡人嫁之.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会,□正义今齐州东阿也.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索隐沫音昧,亦音末.左传作“曹刿”.□正义沫,莫葛反.管仲因而信之,□正义以劫许之,归鲁侵地.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索隐老子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知此为政之所宝也.[/color]古 □正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正义三归,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正义括地志云:“管仲冢在青州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之阿.说苑云‘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巿租,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而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称伯.’”齐国遵其政,常强於诸侯.后百馀年而有晏子焉.知 录曰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集解刘向别录曰:“莱者,今东莱地也.”○索隐名婴,平谥,仲字.父桓子名弱也.□正义晏氏齐记云齐城三百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邑.汉为夷安县,属高密国.应劭云故莱夷维邑.事齐灵公、庄公、景公,○索隐按:系家及系本灵公名环,庄公名光,景公名杵臼也.以节俭力行重於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正义谓己谦让,非云功能.语不及之,即危行.□正义行,下孟反.谓君不知己,增修业行,畏责及也.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正义衡,秤也.谓国无道制秤量之,可行即行.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知 病g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正义缧音力追反.缧,黑索也.绁,系也.晏子春秋云:“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薪,息於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石父也.苟免饥冻,为人臣仆.’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与俱归.”按:与此文小异也.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正义戄,床缚反.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索隐信读曰申,古周礼皆然也.申於知己谓。
3.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去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始终对他很好,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遂进管仲。(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粉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认为我贪心,他知道我贫穷。)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使鲍叔更加穷困,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 *** ,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百姓同好同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遵循礼法行事六亲就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故论卑而易行(所以他易于推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俗之所否,因而去之(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将它除去)。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总是经济发展,谨慎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在柯这个地方相会,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孝经》说:“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岂管仲之谓乎? ( 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