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倭乱”中谁是日本进攻朝鲜的最大阻力?
李舜臣,祖籍京畿道开丰,生于今首尔地区,字汝谐,号德水,创建了铁甲战舰龟船,防范倭寇的进犯,成为日本进攻朝鲜的最大阻力,他是朝鲜的民族英雄,朝鲜海军将领,抗日领袖。
公元1576年,李舜臣武科及第后,出任全罗道井邑县监等职。公元1591年,任全罗道左水军节度使。为了提高朝鲜海军的战斗力,抵御外侮,操练水军,李舜臣还对建造的铁甲“龟船”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龟船”船身及上面的“龟壳”用硬木制作,包上铁板,铁板上还装有密集的铁钉,船头有一个设有两个炮眼的大龙头,船身四周凿有很多炮眼枪眼,船的两侧各有10面船桨,战斗时一齐划动,航行飞快,进退自如,在以后的壬辰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公元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开城、平壤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李舜臣于这一年的6至8月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皆捷,粉碎了日军水陆并进计划并夺取了制海权。这一年的9月,李舜臣任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10月在釜山海战中又击沉日军海军将领九鬼加隆率领的敌船百余艘,令日本海军不敢再战。
公元1597年,李舜臣在日本反间计下,受诬告而被革职下狱。之后不久,日本调集重兵再犯朝鲜,朝鲜水军在庸将元钧指挥下几遭全灭。这一年的9月,李舜臣重被起用后重整舰队,10月以13艘舰船击退330余艘敌舰,与日军鏖战于鸣梁海峡,粉碎日军西进企图,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鸣梁大捷”,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海军基地,同陈璘、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
公元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战中,李舜臣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两年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公元1643年赠谥“忠武”,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追封为右议政、左议政及领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