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有哪些习俗和文化?

满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苏申人。他们的后代一直生活在长白山北部、黑龙江中上游和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了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语改称满语。满族人孝敬长辈,讲究礼仪,路上遇到长辈要侧身鞠躬,双手鞠躬,等待长辈经过;不仅晚辈要问候长辈,晚辈也要问候长辈。亲戚朋友见面,除了握手打招呼,有的人还会腰打招呼。磕头仪式常见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表示尊敬、服务和恳求,或者在春节期间向新年表示敬意。敬礼时,先脱帽,左膝跪地,再右膝跪地。马蹄袖一弹,双手着地,磕了三下头。这一习俗自女真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建州新闻录》中说:“脱帽向奴隶主(努尔哈赤)见胡(指女真为官)磕头,你就和胡一样了。”祭祀时也要磕头。

满族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忌讳被视为不礼貌。满族人对戴狗皮帽吃狗肉不感兴趣,最怕别人戴狗皮帽进家门。传说汉王有难时,狗有恩相救,满族人视其为恩人,保护珍惜。西康上不允许任何人随便坐。院子里有龙栏,不允许拴动物。

在尊卑和等级制度上也有禁忌和规则。新媳妇不能和公公、婆婆、老公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会伺候。否则会被视为不敬不孝。爷爷、叔叔不准跟侄子、媳妇开玩笑。我侄子和儿媳不允许在我叔叔面前露胳膊露腿。以前满族女子的旗袍长到能遮住脚背,袖子长到手背,和现在的短袖旗袍有很大区别。

满族人有敬老的风尚。年轻人遇到长辈,要把手放下站着,亲切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如果有人抱怨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必须站出来回答。老人请小安三天,大安五天。请表达你的敬意。男人有“打招呼”,“打一千个孩子”,“磕头”。“问候”的意思是请安退下打招呼。“打剑儿”是请大安的意思,也叫“单腿跪”,满语是“埃拉塔拉米”的意思,即先迅速拂去袖头,左腿向前弯曲,右腿下蹲,左手托住膝盖,右手下垂,头和身体微微前倾。“磕头礼”,即磕头、跪三次或跪六次,拜年“必须四次,跪三次,抬头挺胸,如果服从。尊长者,祝其好字,但必起而叩之,否则不起”(《刘略》卷四)。

对神祗、祖先、皇帝,三跪九叩。女子的礼仪与男子不同,有一种“下蹲礼”,俗称“半蹲”,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放在膝上,呈弓状,双膝微弯,像半蹲一样。女性平日见面时,右手抚额,膜拜点头,俗称“抚太阳穴”,即抚眉、额、太阳穴三次,然后目视点头。

女性见面时,牵手的仪式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女性的拜见仪式不同。久别重逢,再牵手问候,是最亲的人送的一份大礼。晚辈见了长辈,双手扶住他的腰,长辈用手抚背。这对老夫妇见面有一个“头对头仪式”。久别重逢时,妻子迎上来,用头托住老人的胸膛。老人轻轻抚摸妻子的头或脖子几次。

满族人,在路上遇到陌生人,要鞠躬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果骑马的话,要下马闪在路边让长辈先走。长辈也很客气地说“谢谢兄弟,请先上马”,让年轻人上马,走在前面。

媳妇对公婆比较尊重。她要端庄恭敬,一日三次为公婆包烟,一日三餐站立侍候,早晚送洗脸水、洗脚水。新媳妇第一年不能上炕吃饭。不要在公婆面前穿短衣服,不要大声责骂孩子。媳妇出门,会给公婆包烟,说“请阿妈和我妈看家”。客人来了,媳妇要系上围裙,在炕上听婆婆说话。每次她喊一句“媳妇要答应”,就去上班了。哪怕媳妇年纪很大,在晚辈长辈面前也要毕恭毕敬。

满族人有重视嫂子的习俗。未婚的满族姑娘地位很高,公婆坐在桌子上,嫂子坐在一边,媳妇站在旁边小心翼翼地伺候。

满族人慷慨、好客、守信。在满族聚居区,有人在路上捡到东西就想办法找失主,找不到就丢了。有一种以偷人家钱为耻的习惯。俗话说“邻居有难必帮”,农村邻居家缺米烧柴聚在一起是常有的事。互相借贷,无需签合同,只凭口头约定,恪守信义。

以前乡下旅馆少,路人都要找房子住。主人家热情招待他,他吃饱喝足后自然就住下了。因为满族人都是一房三炕,所以经常是一房一户,男女互不避讳。然而,客人睡着时,背着女主人和衣服躺下是礼貌的。

第二天,客人们就上路了,没有留下任何酬劳,只需要给主人一个“肩膀礼物”来表达对主人的感谢。如果有路人进入房间,主人不在家,你可以自己做饭吃,吃完饭收拾一下,东西放回原处,离开的时候在门前带上草,草会稍微朝着你要去的方向。主人回来会觉得很荣幸。

在满族家庭,有祭祀或节日活动。如果你想杀动物,吃肉,你应该邀请亲戚朋友来参观,让他们坐在南康上。家庭成员应该把肉献给他们的长辈。肉是白煮的,不允许放盐。特别嫩,特别好吃。客人用刀片吃,配盐、酸菜、酱。客人进门向主人磕头,转身坐下吃肉,吃完不准道谢和擦嘴,否则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满族传统民居一般分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西房在西边叫上房,中房叫厅堂,东房在东边叫下房。西有三康,即南、西、北。西康贵,北康大,南康小。来客住西炕,长辈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在文化方面,满族对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圣祖叶璇编纂的《音韵释义》、《数理精要》、《历象考》、《故宫全景图》等书籍,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早期的满文著作中,有大量学习满文所必需的书籍,如《满清启蒙》、《满清经典》、《满清指南》等。《文清鉴》经过多次修订,编成五部不同民族语言的满文字典——《御五式文清鉴》,是满、汉、蒙、藏、维吾尔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资料。书籍的翻译也很常见。大多数主要的中国典籍都有满文译本。除了官方书籍,《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民间故事都有满文翻译。其中扎克丹翻译的《聊斋志异》最好,文笔水平很高。与此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作家。早期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边帽集》、《饮水集》,清新婉约,传神自然,堪与当时词界著名汉人朱彝尊、比肩,并称“三大词人”。乾隆中期,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老舍先生,满族,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也是杰出的曲艺艺术家。著作众多,艾灸人口众多。不愧为当代“人民艺术家”。

满族崇尚理学,满族儒生将《大学》、《中庸》、《论语》、《孝经》等书籍翻译成满语传授旗手,书法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皇帝、王子到普通满族文人,大量的人对绘画产生了感情,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城镇,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我在赤北的谈话》评价他的小景,“笔墨轻,可除经书,文人虽无蹄。”沈骏县的王运喜,他“作山水花,能集石谷与南天为一手,居本朝之首”。此外,道士华钥、唐岱、布延图、林清之妻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铁保、李咏是满族著名的书法家,与翁方纲、柳永齐名,并称为四大家。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书法,至今为书法家所称道。当代书法家启功也是满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溥杰的书法风格独特。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内核和一般展现。既有口口相传,也有经文记载。根据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的起源,万物的起源,文化事物的起源等等。(2)宇宙关系的神话。在萨满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嘈杂的多层立体世界,即所谓“云攀天,九九层,每层住几个神”。每层都有人和动物,有植物,有妖魔,有善神,各层互相交流。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和自然神话相结合,有图腾崇拜的痕迹。

满文旧档:清朝皇太极时期用满文书写的中国官方史书(档案)。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巨著,有***180卷。主要描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宫廷生活、风俗习惯、天文地理等。满文旧档史料翔实,记载广泛,内容丰富,对《清实录》等书的修订和补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以及满族语言文字的演变史提供了系统详实的资料。

八旗通志:鄂尔泰等人写的。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等人奉命编纂《八旗通志》第一集,共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铁保等人被赦免继续求学。完成于嘉庆四年(1799),历时12年。全书分八记、八表、八列,记述了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清世宗时期八旗、社会军事组织、人物传记等的沿革。这对研究八旗制度很有价值。

《御五式文清简》:清代官员用满、藏、蒙、汉、维五种语言编纂的字典。写于乾隆末年。内容丰富,是我国少数民族辞书中的精品。

尼山萨满:史诗尼山萨满也叫印江萨满人。满族著名史诗。流传于黑龙江流域。讲述了一个女萨满历经千辛万苦,从冥界救出少年灵魂的故事。流传的手稿有很多种。

剪纸:满族人喜欢贴窗花。用各种彩纸剪出各种鸟兽花卉,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充满活力。还有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纸条,或者挂钱。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用五色纸剪出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的纸块。中间部分雕有云纹字画,如“丰”、“寿”、“福”等字样,下部切割成犬牙尖刺,挂在门窗、室内横梁等处的条幅上。它们色彩斑斓,喜气洋洋。最早的挂钞是祖居地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单数。传闻自己宗族的祖先来自长白山的几条沟。黑龙江宁安、海伦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术界享有盛誉。

满族刺绣:满族民间工艺。或者叫“钉子户”,主要流行于东北农村。由自制面料和棉线裁剪缝制而成,以黑白为主调,偶尔有其他颜色。装饰图案主要是吉祥图案,如刘凯、玉、葫芦盘长、福寿长春、八宝等。,经常绣在枕头套、钱包、窗帘和靠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