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活不到20年,也不愿赢得一个大油田。中间的四个字是什么?
“头顶一片蓝天,脚下一片荒地,我满怀爱国之情和自豪感,一举摆脱了‘贫油落后’的帽子,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铁血王曼晋西纪念馆的解说员向游客的介绍,是当时石油工人的真实写照。
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大衣,手握刹把,眼神坚定,笔直挺立。记者走进黑龙江大庆市铁人王曼晋西纪念馆,铁人巨型花岗岩雕像首先映入眼帘。解说员告诉记者,这个经典形象已经成为铁人精神的象征。
1923 10 10月8日,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里。65438年至0950年,王进喜进入玉门油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开始投身于祖国的石油事业。
4月29日,1956,王进喜加入中国* * *制作党。入党后不久,担任“别五队”队长。1958年9月,王进喜带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钻探纪录,被誉为“钢铁钻探队”。
1960年2月,中央批转原石油工业部关于组织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在大庆集中玉门、四川、新疆、青海等油厂、矿山、高校、科研部门的精兵强将。
3月25日,王进喜带领钻井队来到大庆。当他下火车时,他首先问钻机是否已经到达。井位在哪里?4月2日,钻机终于来了。但是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套钻孔设备总重量60多吨,在玉门需要4台吊车和拖拉机,10大卡车进行拆除和移动。而新成立的萨中勘探区,提升设备很少。王进喜对工人们说:“一定不能等,哪怕人拉肩膀,也要把钻机全部拉到井场。”
一场人与钢、力量与难度的较量开始了。三天三夜,王进喜带领队友撬、滚、拉绳子。他只是用手和肩膀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下来,装到车上,运到井场,安装到位。
在人们扛扛的过程中,王进喜和几名钻工轮流喊号子,给队伍打气。他们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喊,地动三震”“石油工人精力充沛,不怕大困难”的英雄诗篇。
搬运过程中,王进喜右腿受伤,但他不顾疼痛继续指挥。4月29日,参加万人带伤誓师大会。
因为地层压力过高,第二口井钻至700米浅气层时,突然发生井喷。如果不及时制止,井可能会被破坏,人可能会死。
压井需要重晶石粉,但现场没有。王进喜决定加水泥增加泥浆比重,但是加了水泥就沉到底了,无法融合。见此情景,王进喜穿着工作服,拖着一条受伤的腿,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动泥浆。
6月1960,大庆第一批原油外运。
1963 165438+10月17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基本实现石油自给。新中国石油工业由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我没有技能。我刚刚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属于党和人民。我只能在我的小本子上记下这个缺口。”记者在铁人纪念馆看到,王进喜在一页学习笔记上写下了这句话。
“有条件就去,没条件就去。”“我宁愿活不到20年,尽全力拿下大油田。”铁王曼金喜在石油大会上的钢铁誓言,凝聚了他一生的实践和伟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