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雯丽和奥黛丽赫本
或许对于奥黛丽赫本来说,生活就是最大的艺术;而对于费雯丽,艺术才是生活本身。
与一友闲聊,她问我,“奥黛丽赫本和费雯丽你更喜欢哪个?”
“这怎么选,完全两种风格嘛”。
“如果非要二选一呢?”
“还是费雯丽吧”。
“为什么?”
“赫本太完美,像神,费雯丽有很多缺点,更像人”
“奥黛丽赫本不论在哪一个时代都是男人理想中永恒的女神。女性则对她产生一种强烈的憧憬,有如自恋。”这是赫本当年因《罗马假日》一片获得奥斯卡影后时,观众对她的评价。尽管在赫本后,银幕上有数不清的“公主”在故作清纯,但只要与赫本一比,便形同风尘俗物。
奥黛丽赫本美在眼神。即使到了晚年,历经多舛的命运,失败的婚姻,
她的眼睛仍然清澈如初,对这个世界保有孩童般的好奇与纯净,这使无数的女影星虽然可以完美复制她的衣饰仪态,却被世故精明的眼神出卖。
在无数影迷心目中,她就是姬姬、是安妮公主、是娜塔莎、是荷莉格莱利、是修女,是无数美德的化身,她是如此圣洁而美好,可望而不可及。我不喜欢那个诸人眼中被“神化”了的赫本,我更喜欢她在奥斯卡颁奖台上的小紧张,喜欢她说出自己穿10码鞋时的羞愧,喜欢她沙哑低沉的嗓音,孩童般的笑脸,活泼的举止,那样的赫本,如此真实而亲切。
费雯丽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美,在柔顺的外表下,这位“郝思嘉”兼具野心与大胆,她早年在修道院就读时,就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对于表演艺术她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与热情,曾有位合作过的导演曾这样评价她, “为了完成角色,她可以毫不犹豫地爬过碎玻璃”。
如果说费雯丽和赫本有什么相似之处的话,就是她们对爱情同样有不顾一切地执著,赫本曾经历两次失败婚姻,为了一个意大利轻浮男人,她在如日中天时息影七年,因为坚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费雯丽第一次在剧场看到莎剧王子劳伦斯·奥利弗的表演时,就对他一见钟情,产生了非他不嫁的念头,而那时,她已是一个一岁孩子的母亲,律师的妻子。而当她饱受狂躁与抑郁的折磨时,她一生唯一挚爱的奥利弗提出离婚,费雯丽的回答是:“当然,奥立弗夫人将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至死她都把奥利弗的照片放在床头,保留着奥利弗夫人的姓氏。
费雯丽是幸运的,她在银幕上完成了许多难以逾越的经典,当她以《乱世佳人》获封奥斯卡影后时,有评论说,“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费雯丽又是不幸的,为了完成乱世佳人的拍摄,她在红尘飞扬的恶劣环境中呆了半年,落下了终身难愈的肺结核。盛名之下,抑郁与狂躁却始终伴随着费雯丽,病痛发作时她的精神完全失控,对奥利维尔辱骂和动手,直到自己倒在地上哭泣。虽然挚爱奥利弗,她那颗敏感而骄傲的心,却不容许别人仅仅把她看做“奥利弗夫人”,她是如此渴望成功而害怕失败,以至于当英国戏剧评论界认为她平庸的表演影响了奥利弗时,她的情绪一度崩溃。
费雯丽的电影中,我最爱的是《汉密尔顿夫人》和《欲望号街车》,前者是她和丈夫奥利弗少有的几部在银幕上的珠联璧合,其中鼎盛时期的费丽雯,美艳程度更甚乱世佳人;后者是费雯丽晚期的作品,也是她与奥利弗婚姻破裂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她把那个昔日富贵美丽,今日色衰落魄,始终不肯正视现实的可怜女人布兰奇刻画得如此传神,让我相信,她就是在演绎自己。这次让她陷入疯狂的表演,再次加重了她的狂躁抑郁症,直至生命的终点。
赫本的一生犹如古希腊建筑,有种 “高贵的庄严与静穆的美”, 她沉静内敛的性格为她收获了世人的赞誉,与安详平和的晚年; 费雯丽则如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那样繁复、浓郁而充满神秘感,她飞蛾扑火般的激情成就了她,也毁灭了她。 仅就表演上说,我更欣赏费雯丽,赫本最适合的是那一类纯净而富牺牲精神的女性,而面对更复杂更有层次感的角色,往往处理得不那么得心应手,而费雯丽几乎天生是为表演而生的。
或许对于奥黛丽赫本来说,生活就是最大的艺术;而对于费雯丽,艺术才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