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区域性的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与过去任何时期的环境问题相比,由于受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了新的特点,归纳 起来有以下六大表现:

一、全球化。过去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影响的范围。对象还是产生的后果,都具有局部性、区域性特点。而当 代环境问题则表现了明显的全球性,这是因为:

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如一些国际河流,上游国家造成的污染,可能危及下游国家;一些国家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可能会降到别国等。

当代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其影响的范围是全球性的,它们产生的后果也是全球性的。

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间尺度已远非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可比,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球的***同努力。

二、综合化。20世纪中期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曾引起世界的震惊,但它们实际上都是由污染引起的损害人们健康的问题。而当代环境问题已远远超出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如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沙财大、土壤侵蚀、物种减少、水源危机,气候异常、城市化问题等,已刚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问题的综合化,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整治的措施,才能减轻或控制其影响,预防其发生。

三、社会化。由于当代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当代环境问题已绝不是限于少数人、少数部门关心的问题,而成为全社会***同关心的问题。虽然当代环境问题仍在向恶性方向发展,但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识,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部门、各学科关注的焦点。

四、高科技化。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由高新技术引发的环境问题日渐增多。如核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电磁波引发的环境问题、超音速飞机引发的臭氧层破坏、航天飞行引发太空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技术含量高,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后果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五、累积化。虽然人类已进人现代文明时期,进人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但历史上不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在当今地球上依然存在。同时,现代社会又滋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这样,形成了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各种环境问题在地球上的积累、组合,集中暴发的复杂局面。

六、政治化。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各国国内政治的重要问题。 其表现在:

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合作和交往的重要内容;

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导火索之一,如各国在环境义务的承担、污染转嫁等问题上经常产生矛盾并引起激烈的政治斗争;

世界上已出现了一些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等,这些组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已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股新的政治势力。

环境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当我们谈到环境问题的时候,常常把它和人的持续发展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然而环境问题正是在发展问题的背景之下突显出来的,或者不如说,就是因为环境的破坏阻碍了人类的发展,环境才成为一个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就必须首先搞清楚环境成为一个问题的前提――“发展”的观念是从何而来的,然后看看历史上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现实关系,最后再结合当代的环境问题的特点谈谈人的发展在当代环境问题背景下的可能性。

一、发展的观念

对于现代思想来说,发展的观念是一种基本性的观念,但是对历史的考察我们却可以看出,这个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其实是一种非常晚近的观念,而在这个观念流行之前,各种类型的社会并不这样来看待世界。

古代世界没有什么进步或发展的观念,历史通常被视为根本没有什么特定的方向,如果它有的话,那也是一个从黄金时代衰败下来的过程。中国道家的思想家老子将“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看作最理想的社会,孔子对周礼的崇拜也带有同样复古的因素。对于色诺芬、赫西奥德等古希腊思想家来说,人类社会是逐步从黄金时代退化到白银时代,再退化到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黑铁时代的。而早期的和中世纪的基督徒们,都把世界的历史视为是一种衰败:即自从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失去了天真以后,在地球上再也不能恢复人类的乐园了。他们还相信会有最后评判的那一天到来,这一天将不但是对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最后审判,而且也是所有现世历史的结束。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也相信,尽管他们重新发现了古代世界的许多文化,但是道德和文化上他们自己的这个时代却是远次于令人崇敬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在这样一种认识框架内,要把人类的历史解说为一种持续的发展就几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17世纪结束时,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技术上的持续进步,这才使得一些思想家开始相信历史可能会是一种编年史式的进步,而不是衰败。渐渐地,在欧洲知识分子中就有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念:历史是一系列朝向一个方向的不可逆转的变化——就是说,持续的进步和发展。这样,整个18世纪就被一种对于未来和每个领域内必然进步的乐观主义所席卷。1793年,孔多塞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中表达出了对人类潜力和人类进步无限前景的信心。(而在这本书发表的第二年,孔多塞就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死于雅各宾派的监狱中。)

然而,同时代的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中争辩说,历史中有着一种永久的循环,在这种循环中,人口数量会—直增长到所能得到的食物无法负担时为止,到了这时,饥荒、瘟疫和战争就会降低人口数量,直到与所生产的食物的数量再次达到平衡。马尔萨斯看不到有什么出路可以逃脱这种可怕的循环。他的观点第一次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人的发展问题,但他所得出的结论无疑是反对发展的可能性的非常悲观的观念。

在19世纪,城市进一步增加,新的发明不断出现,工业继续向前发展,马尔萨斯式的历史观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而进步和发展的观念作为一种自然的、不言自明的观念被普遍接受,并由于巨大的物质进步而进一步使人们觉得是有道理的。这种观念一方面从西方传到东方、从欧洲传到全世界,而且其影响一直延伸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而在这个传播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的始终是人类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因此物质文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几乎可以成为发展的代名词,并成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既定目标。然而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以一定的环境作为前提条件的,而且也是以环境的改变(且不说破坏)为代价的,这一点从环境史上文明发展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

二、环境史中人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1.苏美尔文明的覆灭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美尔社会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社会,它的那些主要的城邦在其发展的早期就已是高度组织起来的、军国主义化的社会了。这一文明,靠着由灌溉生产得来的剩余粮食来养活管理城邦的官员和一直用以在这一地区保持竞争优势的军队。

由于河流和地势的原因,在苏美尔地区,如果要让庄稼生产的话,水的储存和灌溉是至关重要的。开始时,是收获多于投入。但是,由于炎热的气候和长期无法休耕,以及在高地砍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并在河道中形成大量的淤泥导致河床升高,土地变得越来越易涝,地下水位越来越高,更多的盐分就被带到了地表上,最终通过蒸发结成了厚厚的盐层。然而人口的增长、战争的需要以及城邦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苏美尔社会对其环境的压力不但无法减轻,而且越来越大,就连新开垦的土地也不能逃离盐碱化的命运。短期的要求压倒了对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农业体系的任何考虑,结果就带来了灾难。首先是一次又一次的异族入侵和统治,接着是农业基础的完全崩溃。最终,苏美尔成为一个无足轻重、人口稀少、穷困潦倒、死水一潭的地方。

2.罗马文明的衰落

罗马帝国的衰败和崩溃,其原因虽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环境退化是一个起作用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在古希腊就已经产生。公元前650年左右,大规模的毁坏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定居地的扩展而出现。过度放牧和砍伐树木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越来越严重的土壤侵蚀,而从山坡上冲刷下来的泥土一方面被带到了河里,淤泥就逐渐堆积在河口的港口从而堵塞港口,另一方面在河口附近形成大片的荒芜的沼泽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建立了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元前58年之后,帝国的公民可以因政治上的理由而得到免费食粮,从而更加增加了粮食的需求,这样就使农业深入到更遥远的山里,到那些脆弱的土地上去耕种,而当森林被砍伐后,这样的土地很容易被侵蚀。罗马帝国的许多行省都转变为粮食生产地,以养活意大利的人口。对环境的破坏最终使得曾经最为繁荣高产的北非行省形成大片的沙漠,并使小亚细亚的许多城镇成为废墟。

3.玛雅文明的失落

环境崩溃导致了社会死亡的最清晰的例证来自玛雅文明。

玛雅社会在茂密的热带丛林中发展起来,在这种环境中取得了令人难忘的成就。古代玛雅人使用的是一种强度很大的农业体系。在山坡上,他们把丛林清除掉,造出了广阔的梯田,试图保持住事实上不能避免的水土流失。同样重要的是在沼泽地挖出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并用挖沟挖出来的土筑成高抬起来的台田。这种强度很高的耕作体系,就是玛雅人所有成就的基础,然而却完全不能承受高度的压力。

公元600年左右,玛雅的那些城市之间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战争,统治阶层对修建更多和更大的祭祀建筑的更大得多的强调,占用了大量的劳力。人口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里,他们充实了军队并为建筑项目工作。森林越来越多的被砍伐以给农业提供用地,并提供燃料和建筑材料。耕作也变得强度更大。然而,只要树林的覆盖被除掉之后,热带森林中的土壤是很容易被侵蚀的,而这一点又因南美洲缺乏家畜而进一步加剧(因为它们可以提供肥料来维持土壤结构和肥力)。同时,由于土壤侵蚀所造成的河中越来越厚的淤泥,改变了水位与台田之间的微妙平衡.使得那些沟渠很难保持通畅,严重破坏了沼泽地区那些精心构筑的台田。粮食生产下降,剩余粮食的减少,成为必然的后果,这一点又迫使依赖于此的统治阶层、还有神职人员阶层和军队试图从农民那里拿来更多的粮食,因此就导致了内部的反抗。玛雅人在他们那有限的生态基础上精心构筑起来的超级结构,很快就不再能够维持下去。几十年的时间内,那些城市就被放弃,再没有石柱竖立以纪念统治者,只有少量的农民继续生活在这一地区。在公元800年后又过了几十年,整个社会就开始分裂,那些祭祀中心被放弃,人口突然减少,放弃了的耕地和城市很快就被蚕食的丛林所淹没,直到19世纪才被人们重新发现。

综合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出人的发展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动态模型:首先是环境的既有状况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没有一定的环境作为基础,人类的生产都会成为问题,何谈发展;接着是人类文明的过度发展并对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而环境的压力又反过来加重人类社会内部的压力并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环境的压力和社会内部的冲突最终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甚至崩溃。以史为鉴,我们可以转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是否能够逃脱历史的循环。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由于大家对一般性的环境问题有基本上有所了解,因此在这里我只是提出几个主要的方面。

1. 影响的全面性:当代环境问题涉及地球和的各个角落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人口问题:这里要重点提及的是,人口问题并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同时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因为发达国家每生养一个孩子,其所使用的资源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几个甚至十几个孩子所使用的资源。

(2) 资源问题: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和退化,森林资源的不断缩小,淡水资源出现严重不足,生物物种在减少,某些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等等。

(3) 生态破坏:这主要包括: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物种消失等等。

(4) 环境污染:这主要指的是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广泛的大气污染和酸沉降、臭氧层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及其越境转移、还有海洋污染等。

2. 全球化影响:工业时代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于污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态空间,呈现局部性、小区域性的特点。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环境问题却表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几乎以上列举的所有环境问题,其作用的时空尺度都超越国界、牵动全球、影响全人类,其影响之广泛远非过去一般环境问题所能比拟。

3. 深远性影响:一方面,环境问题中的许多种污染因子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例如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人工化学品氟利昂的稳定性非常强,能在大气中存留长达100年不消失[2],而放射性核裂变产物的毒性则需约八百年之后才会降到约五十倍于普通铀矿毒性的程度;[3];另一方面,造成当代环境问题的因素异常复杂,既有历史性的、文化性的、政治性的,也有根植于人的本性的局限性的,因此使得解决的方法变得异常复杂,而使解决的过程也变得异常艰难曲折。

4. 多元化交错影响:“复合”效应成为当代环境污染问题中最惊人的趋势之一。复合效应指的是环境中的污染因子联合作用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例如从19世纪开始,通过酸雨和重金属污染的联合作用,污染已毁掉了许多工厂周围的树木。而氟利昂、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联合作用,使得全球变暖日益严重。

5. 不可预测性影响: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很多环境问题只是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例如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绝不会预料到硫烟煤燃料的使用会造成比纽考门的发动机厉害得多的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问题虽然在1896年就被科学家所提出,但却长期被忽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环境主义者首先警告这一潜在问题后,又过了20年科学团体才开始接受全球变暖这一现实。因此在环境问题上,要识别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并预言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异常困难的。

四、人的发展在当代环境问题背景下的可能性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首先回顾了发展的观念的形成,搞清了现代人所说的发展主要是什么;其次,我们对历史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从而确定环境问题作为一个问题并不是我们的时代独有的现象,而是历史的常态;最后,我们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一个现实的背景,因此现在我们的问题就落实到一点:即人的发展在当代环境问题背景下的可能性。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就现代意义上的人的生存的各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性,而且也涉及发展作为一种观念,其在人的意识中继续存在的可能性。

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的环境问题是更严重了,还是缓和得多?是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还是又一次陷入历史的循环?这些问题都与刚刚所确立的问题相关。然而这些问题又明显具有一种不可回答性。首先不谈问题复杂的程度,只是就问题本身的性质而言,它们都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搀杂某种或者悲观或者乐观的“观念”,因此无论怎样的回答都会带有预言的性质,而这正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所力图加以避免的。

就问题本身而言,一边是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或者说是一种对现实的评价,另一边是客观的现实,这种现实是评价的基础。换句话说,如果当代的环境问题作为一种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回答作为一种评价的人的发展的问题。然而现实的问题必须要求现实的回答,它所要求的基本上不是一种“回答”而必须是一种“解决”。环境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或者说能够通过论证来证明的问题,而是实践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必须在经验中通过实际的行动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已经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的问题奠立在作为前提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之上,那么发展问题也随之成为至少是带有实践性的问题,即是说,发展的可能性的问题必须在实践中去加以解决,而无法通过理论性的论证来回答。

但是,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是历史性的问题,都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绝不是单纯的重复,即使不谈发展的可能,至少也是存在一种客观的变化的。同以往的历史相比,现在的人类有几种最大的不同,这就是民主观念的广泛传播、教育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它使得人类的命运至少掌握在具有判断力的人民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少数的所谓统治者手里。因此,如果环境问题成为社会中每一个人都现实的加以关注的问题,那么环境问题的解决便至少具有了某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