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内容概要
20世纪30年代,中国在城市化的上海是另一番景象,尽管民生萧条,战乱不断。在这里,有醉生梦死,有勾心斗角的算计,有各种赞成的人。
吴荪甫,乡下一家丝厂的父亲,逃离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城市景观,让这个呆在家里的老人深受刺激,猝死。吴福举行了葬礼,上海所有的显要人物都前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里打听战事,谈生意,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妹夫杜竹斋,拉拢他们组成一个庞大的公债“牛股”,希望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犹豫不决,于是赵向他透露了他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和杜决定跟着赵走一趟。这次合作,带着小小的波澜,终于成功了。
由于金融债券的混乱和投机阻碍了实业的发展,同事孙继仁和王推荐吴荪甫联合各路有实力的人成立银行,作为自己的金融流通机构,希望将来用自己的大部分资本办几个交通、矿山等企业。这正是吴荪甫想要的。他雄心勃勃,敢于冒险。他喜欢和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一起做事,但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不留情。不久,钟毅信托公司成立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了变化,农民造反,使农村的一些产业受到损失。工厂里频繁的劳资纠纷也让他坐立不安。为了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勇敢而有心机的年轻职员涂岳薇。一是暗中收买女工头姚金凤,瓦解工运组织。事件发生后,姚金凤被工人们视为资本家的走狗,等到工潮再起时,他假令吴荪甫辞退姚,并提拔了讲故事的女工。就这样,姚的威信恢复了,但工人们拒绝接受对她的处置。于是,作为让步,吴收回了不开除姚的命令,并安抚女工们给她们放一天假。吴荪甫照办了,罢工果然平息了。
交易所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吴荪甫和赵原来的联盟变成了对抗和斗争的局面。信托公司作为与赵抗衡的力量,形成了赵为“牛”与公司为“熊”的斗争。赵盯上了吴荪甫这块肥肉,在他资金紧张的时候,想把吴的财产吞掉。几轮比赛下来,钟毅输了8万元,跌跌撞撞地停了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紧张,开始剥削工人的劳力,克扣工资。随着新一轮罢工的到来,涂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内敛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了内外压力的两难境地。
赵想在吴荪甫的银行里投资入股。吴决心为之而战。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丝厂和府邸来制造公债,以最后的抵抗作为资本。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有多难。对个人利益的担忧使他不由自主地卷入了卖空的投机市场。
公债形势危急,赵操纵交易所的管理,使卖空者吴荪甫难堪。几乎绝望了的吴荪甫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杜竹斋身上。在这紧要关头,杜投奔到赵的身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二、子夜的引入:
《子夜》原名《夕阳》,是中国现代小说,约30万字。茅盾从1931年6月开始写作,到1932年2月5日完成,共19章。1933由上海明凯书店出版。已被翻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语言。
三。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原名闫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1896 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太湖之南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它毗邻现代上海,也是人们聚集的地方。这成就了茅盾勇敢面对世界的开放文化心态和精湛的文笔。“文革”期间,我偷偷写了《霜叶红如二月花》的续集和回忆录《我走过的路》。茅盾死于1981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