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关于鱼或钓鱼的书吗?
、
1.鱼文化经典,又称范蠡鱼文化经典和陶朱公鱼文化法。二、“鱼”,又称“鱼”和“鱼”。第三,“福建和中国的错误”。4.海鲜指数。第五,“鱼制品”。第六,“钓鱼书”。七、《官井钓鱼秘笈》。中国的养鱼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期间有很多关于鱼的著述。现存的古鱼书主要有以下几种:1。鱼文化经典,又称范蠡鱼文化经典和陶朱公鱼文化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养鱼业相当发达。越国大夫在协助越王勾践破坏吴国复辟后,辞去了官职,带着师隐居在无锡太湖之滨。范蠡提出了“植竹养鱼千百遍”的思想,大力发展养鱼。齐威王有一次召见他,问:“公家有钱,家财数十亿,我们能怎么办?”范蠡回答说:“夫治其命,有五法,水畜为先。”水兽,鱼也。公元前475年,范蠡把自己的养鱼经验写成了《养鱼经》。全书只有343个字,却创造了中国科学的鱼文化记录,比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写的《动物史》(该书将鱼类纳入分类体系)早10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鱼文化著作。在范蠡的养鱼理论中,曾经提到过雌雄鲤的比例和鲤龟混养,颇有借鉴意义。* * *一册,分三篇,分别讲述了鱼苗、养鱼方法、鱼类种类,也是比较早的鱼类书籍。作者是明代学者黄圣曾。省籍曾,小名绵之,南京吴县人,嘉靖年间举人。三、《闽中误会》三卷,明代屠本钧著。本田大叔,浙江鄞县人,是个读书人,写了很多关于鱼和农业的书。这本书是他在福建做官的时候写的,前面有“序”,题为“万历沈冰”,即公元1956年。书中记载了闽海水生动物167种,包括两卷本的《鳞》。《部》卷中* * *有九十种。还有两种水产品不是本地生产的,但经常见到。书中在介绍每一种水产时,都注明了形态和习性,有的还附有作者的评语或引经据典。后来,徐又为这本书作了“补遗”,所以书中的一切都是徐写的。福建的措书在描述海洋动物的生态时,非常注重科学,有些解释还历历在目。是一部大型古鱼书。四、《海鲜索引》一卷,也是屠本君写的。在序言中,张九军吃海鲜,并在他的散文中写下赞美、赞美、题字和号角。16条都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于是他写了一本书,修改了一下。这本书的规模不如《福建与中国的误解》,但也算是这本书的一个伴本。五、《鱼品》一卷,明代万历年间学者顾颉元所作。作者自称“敦元居”,南京江宁人。书中记载了几十种鱼,都产于江东地区。文字极其简单。六、《鱼书》是现存的一部鱼类专著,但内容丰富,颇有参考价值。据已故著名农学家王玉虎说,“看起来这本书可能有十四或十六卷”。(《中国农业志》)还剩二至十三卷,从二卷到十卷,记载水产。每卷归一类,均有卷,分别标注为“神品”、“巨品”、“稀品”、“杂品”、“中品”、“软品”、“畜产品”、“菜品”。第11卷是渔具,分为网、渔船、筏等子目。卷十二《随录》,引经据典。第十三卷名为“附注”,摘录了各种杂小说中的记载。此书现存本为明代残迹,作者及年代未考。但从书中的文字可以推断,作者讲的是该书注释中不时出现的“李史”,“李”自然取“”之意。据卷三《海中大鱼》一文注:“余家与大海通在海上,故大鱼常相见。”卷四《蒋耀珠》有“我在越南三年”,可见作者的家乡一定在沿海,而不是浙江(越南)人。《渔书》中记载的渔具内容,是其他书籍中少有的,堪称该书特色。书中还有一种古老的通过声音来探鱼的方法。如卷四《石首鱼》篇曰:“每年四月,海洋之声绵延数里,水手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以下网截之。”非常令人向往。7.《关静海洋捕鱼秘笈》一书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该书扉页上注明抄于清乾隆八年(1743)。官井洋是海的名字。书中重点讲述了官井洋暗礁的位置和早晚鱼群随潮汐进退的运动。还讲了找鱼群的秘诀。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鱼书。八、《记海中之误》一卷,清代训诂大师郝懿行著。作者的家乡在山东沿海地区。他熟悉大海,见过很多海鲜。书中记载了49种海鲜,并引用古籍试图联系起来,对部分海鲜的名称也做了简要说明。根据书前的介绍,书名为《贾闯丁卯》,即写于1807。九、《海误百记》,这是一部相当全面的福建海鲜记,共五卷,清代郭白苍所撰。郭,字莲秋,福建官员,对当地海鲜相当熟悉。书中内容包括“录鱼、录鱼、录简介、录贝石、录虫、录盐、录菜”等,附录“海鸟、海兽、海草”。这本书写于光绪十二年,即1886。从以上鱼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民对鱼有着深刻的研究,被文人墨客记录下来,为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