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巨大成功的根本奥秘

青少年学习知识,终身受益。

李嘉诚曾感叹自己14岁之前的求学求知经历:“我在青年时代学到的知识弥足珍贵,它让我受益终生。”

李嘉诚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对年轻的李嘉诚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李嘉诚的很多优秀的道德品质都是在这种深厚的家学中培养出来的。李嘉诚的曾祖父李是清朝选拔的八名文官之一。李嘉诚的祖父李晓凡是晚清的一位学者,也是一位博学的学者。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从小聪明好学。15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金山中学。毕业时,他在学校排名第一。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好遵循家训,走上了教书的道路。李嘉诚三岁就能背诵《圣紫晶》和《一千首诗》等诗歌,这是他童年时代的启蒙读物,使李嘉诚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李嘉诚五岁进小学,“连是者也”的读书声夹杂着管亥庙的诵经声,回荡在大街小巷。李东阳·李嘉诚并不满足于于先生教授的诗词,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博览群书,尤其是那些流传千古的爱国诗词,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深深地埋在李嘉诚幼小的心灵里。在李家的老房子里,有一个藏书楼。李嘉诚每天放学回家,就泡在这个图书馆里,孜孜不倦地读诗,所以被表兄弟们称为“书呆子”。李东阳·李嘉诚学习非常刻苦认真,经常在晚上开着灯看书。

在这样一种学习求知的氛围中,李嘉诚读完了小学,学到了青年时代的国学知识,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李嘉诚后来的发展和辉煌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抢知识”

“抢知识”这个词是李嘉诚首创的,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几十年来不屈不挠地追求知识和创造财富的艰辛历程。

李嘉诚,14岁,被生活逼到茶馆打工。他不得不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回到家,他不得不点着油灯苦读到深夜。因为学习太努力,经常忘记时间,以至于想到睡觉就该上班了。同事们闲暇时聚在一起打麻将,李嘉诚却拿着一本《辞海》啃着。时间久了,一本厚厚的《辞海》就变黑了。

在中南公司当学徒后,白天上班,晚上自己干活。这时,李嘉诚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李嘉诚虽然求知欲很强,但又担心没有教材。因为工资微薄,还要养活家里人和弟妹上学,没有多少多余的钱买教材。李嘉诚只能买旧课本。李嘉诚回顾往事时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无奈地休学。那时候我太想读书了,但是家里太穷,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环境所迫。有了一点钱,我可以买半新不旧的教材,学完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省钱,一举两得。”

李嘉诚生活在香港,它要想融入这个国际大都市,就必须解决粤语和英语两个语言障碍的问题。李云经要求儿子“学会做香港人”。一方面可以立足香港社会,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如果将来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你也可以爬上龙门,加入香港的上流社会。李嘉诚把学粤语当成一件大事。他拜表妹为师,勤学苦练,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粤语。李嘉诚的英语学习几乎是走火入魔。上下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的时候,怕影响家人休息,他跑到外面的路灯下一个人读英语。天刚亮,他又起来了,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要么是朗读,要么是背诵英语。即使在茶馆打工,在中南公司当学徒,每天超过65,438+00小时的努力之后,李嘉诚也从未停止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努力是有回报的。凭着刻苦学习的毅力,几年后李嘉诚熟练掌握了英语。即使到了晚年,年过七旬的李嘉诚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每天晚上都看英语电视,温习英语。”

在李嘉诚接下来几十年的商战中,粤语和英语都让他在生意上得心应手,受益匪浅。在香港,粤语在华人中很流行,可以说是不知道就寸步难行。英语给李嘉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长江塑胶厂成立之初,李嘉诚就用流利的英语直接与外商接触,从而赢得了让塑胶厂腾飞的至关重要的订单。

李嘉诚曾形容自己是“别人在学习,我在抢学习。”他认为,善于“抢知识”就是抢财富,抢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

李嘉诚谆谆告诫人们:“知识改变命运。”他坚信:“今天的商场要想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通向人生的新世界。”这些都是李嘉诚几十年经商的心里话和心得。

从贫穷的学徒到“塑料花之王”,从地产大亨到股市大腕,从商界超人到知识经济巨人,从行业至尊到现代高科技深度冲锋...一路走来,李嘉诚几乎可以一马当先,发出新的时代声音,赢得巨大财富。他一生刻苦学习,博览群书,以知识为指导,敢于尝试从未涉足的新领域,屡有丰厚的收获。他所做的每一个战略选择,既能适应行业和行业趋势的变化,又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学者评价李嘉诚说“他是一个跃入现代化无尽变化的人”。

在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的最初几年,当地有300多家塑胶玩具厂。长江塑料厂只是其中之一,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厂,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显然,这样的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工厂的生存形势是艰难的。李嘉诚意识到,长江塑胶厂只有寻求大的突破,才能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实现快速发展。李嘉诚密切关注塑料行业的任何趋势。最后,在看英文版的《塑料》杂志时,李嘉诚发现了一则关于意大利一家公司的新闻,这家公司用塑料原料设计制造了塑料花,即将销往欧美市场。李嘉诚当即做出判断:塑料花的推出,一定会让塑料市场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于是,在没钱没技没才的窘境下,他只身一人飞到意大利拜师学艺。在意大利期间,李嘉诚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学的智慧和聪明的胆识,学会了塑料花的制作技艺,并很快带着全负荷回国。从此,香港迎来了塑料花的黄金时代,这也为李嘉诚赢得了“塑料花之王”的美誉,为李嘉诚打造未来商业王国赢得了第一桶金。

事实上,李嘉诚一生中无数次把握财富的机会,每一次都是幸运之神的眷顾和眷顾,没有别的办法,却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必然收获。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世界正在走向融合,技术在不断创新,先进的信息系统正在创造新的财富、新的经济周期、生活和社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变化,寻求知识和创新,加强能力,在良好的基础上争取发展,并在和平时期准备危险。不管发展得多好,都要时刻做好准备。财富来源于知识,知识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不断学习”

有记者问李嘉诚:“你是靠什么才有今天这么庞大的商业王国?”李嘉诚回答:“靠知识。”有人问李嘉诚:“李先生,你是靠什么成功的?”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通过学习,不断学习。”是的,“不断学习”是李嘉诚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

在60多年的商业生涯中,李嘉诚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看半个小时的书或杂志,学习知识,了解市场,掌握信息。他说,读书不仅有趣,还能启迪心智,激发思考。据他自己说,他看文史哲科技经济类的书,不看小说。他不看娱乐新闻,觉得可以节省时间。他回忆往事时说:“我年轻的时候,表面上很谦虚,其实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我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新事物,不断进步,离我的目标不远了。现在只有一点知识是不可能的。我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李嘉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人后,并没有退休的打算。他继续每天在办公室学习和工作。他是真正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杰出企业家。他说:“不学习、不掌握新知识、不提高智力资产,靠某种机会发家致富的许多商人,仍然可以靠吃老本过活,这是他们的心态。”现在已经不可取。"

李嘉诚说:“一个人只有不断填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否则你就会被拥有新知识的人超越。”李嘉诚也不过如此——奋力追赶时代的步伐,在现代社会的洪流中一路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