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逗

捧哏真的占了这么重的分量。

逗哏的是表演,但是捧哏的掌握节奏

节奏掌握不好整个演出没有办法跟观众协调,观众会很难受。还是以德云社举例。郭德纲老师出道很早,跟很多捧哏演员合作过都没红起来,直到遇上了于老师才一点点步入正轨,究其原因就是于老师压的节奏好。

到现在为止,郭老师的节奏依然很闹腾,可以看他和别人在一起的演出,真的有种碎嘴的感觉。德云社现在的捧逗组合,一般逗哏演员都是童子功,从小学相声的,捧哏演员很有一部分是大学毕业,其中不乏名牌大学。个中轻重,不难理解。

再举一个特例:孟鹤堂周九良的组合,孟鹤堂上场犯迷糊,几次在台上失误,周九良都可以不动声色地把表演拽回正轨。如果逗哏的错了,捧哏演员不给力,演出事故无疑了。由此可证明三分逗,七分捧。

逗哏的很重要,捧逗的属于锦上添花,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

逗哏的才是相声演出是否出彩的根本。栾云平在德云斗笑社说过一次,捧哏可以分为掌,量,捧,横,站。掌是水平最高的,应该就属于七分捧的水平,但基本上很少相声演员属于掌的种类,掌,基本属于师父给徒弟捧,或者就是相声大师给后辈捧的情况。

与逗哏的之间,对相声的理解有大的差距,才属于掌。即使是捧哏大师于谦也不属于掌,他在和郭德纲的合作中可以说是量的出彩那种。七分捧不是没有,但基本属于对捧哏的一种捧,一种客气说法,或者是对于掌活的相声大师的一种低姿态,但绝不是捧逗间的真实比重。

捧逗之间还是红花绿叶的关系,捧哏的还是属于衬托作用,最大的作用是作为一名台上观众,负责将包袱翻给台下观众。

我感觉三分逗,七分捧,是一个节奏的占比

捧哏,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兜包袱,逗哏的抛出包袱,捧哏的接包袱,包袱响不响,就看捧哏的节奏掌握了。这个节奏,掌握的分寸,时机很重要,因为早了,晚了,都不行,毕竟人的笑点,就卡那个点。

其实,逗哏也好,捧哏也罢,互相的默契最重要,你懂他的节奏,他懂你的兜底。时间久了,单凭一个眼神,就明白他的意思,配合很默契了!撘一幅架,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最终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