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袋狼的资料

袋狼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袋食肉动物。它们体形如犬,身长一米有余,成年袋狼身长可达1.5~1.8米。体色棕褐,背、腰、臀部有15-16条黑褐色横纹,育儿袋向后开,体重比狼小,奔跑的速度也不太快。袋狼生活于澳洲塔斯马尼亚山地灌丛,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也是唯一的大型食肉动物。它们在塔斯马尼亚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可以算得上是澳大利亚真正的“土著”。早在远古一万年前的岩画上就绘有袋狼图案,但它们却在20世纪永远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了。它们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捕杀。

早期的移民来到澳洲,人们要占用更多的土地来发展农业、畜牧业,他们把袋狼看作可恨的敌人,因为这种动物对他们的羊群是个巨大的威胁。虽然有许多绵羊其实是被狗吃掉了,但是人类却迁怒于袋狼,政府也加入到这场对袋狼的大围剿中。1888年,澳政府为了发展畜牧业,悬赏奖励捕杀袋狼多的人,于是袋狼家族的厄运从此开始……最后一只野生袋狼于1939年死于非命。

1948年,随着霍巴特动物园一只瘸腿袋狼的寿终正寝,这一原本庞大的家族体系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直到近年来才意识到袋狼是一种需要保护的动物。1966年,在塔斯马尼亚岛的西南,人们怀着一丝希望为可能尚存的袋狼设置了一个保护区。但澳大利亚政府建议去除这个保护区,因为这种物种已经不复存在。失去的往往是最珍贵的,我们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曾在澳洲塔斯马尼亚岛繁衍一时的袋狼因为人类滥杀,在70年前绝迹。生物学家决定利用自标本取得的DNA样本进行生物克隆计划,希望让袋狼重现地球。

在澳洲波诺隆公园野生动物中心的入口附近摆有1小张动物毛皮,旁边的说明显示这是袋狼(Tasmania tiger)的毛皮。但事实上澳洲早已看不到这种动物的踪迹了。

澳洲一群生物学家相信,已绝种70年的袋狼可望再度重现地球;因为他们已经找到这种动物的细胞去氧核醣核酸(DNA)物质,目前正进行生物克隆计划。

袋狼的英文名称虽有“虎”字,但其实并非猫科动物,而是一种和袋鼠同样属于有袋动物的生物。根据文献记载,袋狼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是在1936年,不过这只“末代袋狼”却被人类捕杀身亡。从此以后,人们只能在博物馆的展览或神话故事中追悼袋狼了。

这群科学家在澳洲一处博物馆的标本取得袋狼的DNA取样。这只6个月大的袋狼标本自1866年起就浸泡在酒精溶液中保存。博物馆馆长亚克尔(Mike Archer)表示,他从15年前就深信这个标本将是袋狼重现地球的关键所在;不过一直到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完成克隆羊桃莉(Dolly)的计划后,他的梦想才终于能够实现。

尽管约有半数的科学家认为这个计划可能会失败,但亚克尔乐观相信,袋狼重现地球不再是假设性的梦想,而是何时成真的问题。雪梨的一群科学家今年4月从这标本中取得心脏、肝、肌肉和骨髓的取样,开始研究这种动物的基因密码。一旦研究人员还原受损的标本基因密码,就会将基因的蓝图植入袋狼的近亲袋獾(Tasmanian devil)或袋食蚁兽(Numbat)的卵子中进行培育。

虽然目前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克隆绝种动物的计画,但澳洲的袋狼克隆计画是第一个能够取得良好品质DNA样本的研究计画。不过由于克隆工程繁杂,亚克尔估计,还需要10到15年时间才能让袋狼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根据现存于德国和瑞士的袋狼标本与照片,袋狼是种看起来像狗的有袋动物,皮毛呈棕褐色,背部下方和臀部有黑色条纹,尾巴则像袋鼠一样粗大。而且就像远亲袋鼠、近亲袋獾一样,雌性袋狼会用腹部的袋状构造养育小袋狼。

袋狼曾分布在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岛。不过自从人类约在六千年前将野狗引进新几内亚后,这里的袋狼就此绝迹。当英国白人前往澳洲拓荒时,只曾在东南方的塔斯马尼亚岛上看过袋狼的踪迹。不过这些拓荒者却把袋狼当成敌人消灭,因为袋狼会猎捕羊和其它田庄豢养的动物。澳洲拓荒者从1888年起开始以奖金悬赏袋狼的头后,猎杀袋狼就成为当地的赚钱行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