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那位割肝救子,感动中国的“暴走妈妈”,现今过得如何?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用《燕诗示刘叟》来行为我国众多的母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从古至今,母亲这个角色,一直在我们中华民族广为流传,母亲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让每个华夏子孙,都对其十分尊重。
母爱也是十分伟大的,只要子女能够幸福生活,无论多大的牺牲,他们都是在所不辞。从母亲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希望子女,能够幸福一生,就算没什么广大作为,只要能健康生活,安家立业,便心满意足了。在11年前,那位割肝救子,感动中国的"暴走妈妈",现今过得如何?她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1.幸福家庭,突发不幸
这位割肝救子的妈妈,名叫陈玉蓉,他的儿子叫做叶海斌。虽然陈玉蓉的家庭条件普通,甚至有些贫寒,但对于儿子叶海斌的诞生,他们一家人都很开心,一直小心翼翼的供养叶海斌长大。
儿子叶海斌也十分懂事,自小便主动帮助父母,深得父母喜爱。可好景不长,噩耗悄然而至,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
13岁时,叶海斌身体突发不适,十分难受。在医院检查时,医生意外发现,叶海斌身患先天性的罕见肝脏疾病,难以治愈。
病情较为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叶海斌的肝脏不能自行代谢铜,导致铜在体内堆积,虽然暂时没事,但久而久之,堆积过多的话,便会影响患者中枢神经,造成生命危险。
2.割肝救子,困难重重
叶海斌的病情,对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叶海斌父亲打了一辈子的鱼,收益只够维持生计。母亲陈玉蓉虽然有正式工作,但也是一个一个建材公司的小会计,工资少之又少。多年的生活下来,面对众多生活开销,一家人根本没什么存款,日子本就清贫,叶海斌身上突发的病情,让父母二人内心更是深受打击。
由于经济原因,陈玉蓉选择为叶海斌进行保守治疗,通过药物抑制病情。虽然在药物与母亲的照顾下,叶海斌的病情有所好转,但这毕竟不是持久之计。不久之后,叶海斌的病情便再度复发,被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医生的努力,叶海斌的生命暂时得到保证,但保守性治疗已经接近失效,必须及时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虽说换肝就能救治,可国内肝源极其难找,这让医生很是头疼。听了医生的话后,陈玉蓉二话没说,主动要求用自己的肝脏来为儿子替换。签完字后,医生便对陈玉蓉的身体,开始全面检查。由于陈玉蓉较为肥胖,所以她身患脂肪肝,虽然换肝手术也能进行,但却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面对儿子日渐消瘦的身躯,陈玉蓉觉得病情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她决定试一试。
3.为救儿子,暴走减肥
2009年2月19日,二人准备进行手术时,意外却又发生了。在手术前对叶海斌进行全身检查时,医生又发现,叶海斌身患丙肝,也就是说,叶海斌对肝源要求极其苛刻,不能有半点差池。在万般无奈之下,医生决定,通过更强力的药物,暂缓叶海斌的病情,在药物控制期间,母亲陈玉蓉必须通过大幅度减肥,消除脂肪肝。只有这样,母亲才能挽救儿子叶海斌的性命。
看到一线生机之后,陈玉蓉十分上心,开始计划着自己的"暴走"历程。在儿子的长久陪伴下,陈玉蓉每天5点出门,晚饭吃完后继续,一天至少要跑十几公里。除了跑步,陈玉蓉的饮食也改变了许多,每天清汤寡饭,油盐不进,肉更是碰都不碰一下。很快,7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经过7个月的"暴走"减肥,陈玉蓉身上的脂肪肝已经完全消失,肝脏也变得特别健康,十分适合换肝手术。
几天之后,母子二人携手躺在病床之上,被一起推进了手术室。手术顺利完成,母子二人也如获新生,各自放下了心中的负担,转危为安。
时光飞逝,很快便到了现在。现如今,陈玉蓉和叶海斌母子二人的身体一直保持很好,没有后遗症出现。母亲也因为许久的锻炼,养成走路的习惯,每天不走几公里,心里都不踏实,而叶海斌则是像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样,过上了本该属于他的生活。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用《劝孝歌》中的这句话,来形容这对父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故事至此结束,那么关于11年前那位割肝救子,感动中国的"暴走妈妈",现今过得如何?这件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