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华等了徐惠民八年,婚后才在一起两年。余生,她用“生死之恋”来铭记。
这是林淑华的丈夫徐惠民死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那一年,徐惠民去世后只留下这样一句话,永远离开这个世界,永远离开林淑华。
从此,林淑华只能带着对丈夫的爱和对过去的回忆,独自行走在这红尘中,独自生活。
爱情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即使死亡来临,浪漫也不会褪色..即使在徐惠民奄奄一息的时候,她也没有忘记给林淑华活下去的勇气,告诉她即使孤身一人也要勇敢的走下去。
林淑华一直坚持像梅花一样活着的信念。后来,在她的作品《生死之恋》中,她用“最后,我想告诉你,从现在开始,我会继续勇敢的奋斗,坚强的生活”来呼应丈夫徐惠民的遗言。
就这样,她告诉徐惠民,她真的在勇敢的活着,她知道在另一个世界的徐惠民一定听到了她的回答。
世人都说两情若久,朝夕相留,却也忘了众生皆苦,其思念不能留。面对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人还是像蚂蚁一样脆弱,林淑华也无法阻止徐惠民离开。
生命可贵,爱情更贵。如果你问她是否后悔认识、了解并爱上徐惠民,她的答案肯定是“不”。
1935深秋,虽然尚未进入寒冬,但对于失去母亲的林淑华来说,秋风足以刺痛她的心。
但也是在那个季节,林淑华遇到了徐惠民。他的到来就像春天的风,夏天的雨,冬天的暖阳,足以让林淑华走出失去母亲的痛苦。
林淑华出生在富贵人家,而徐惠民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学生,但他在学校却名列前茅。他明白了努力奋斗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徐惠民当时在格致中学读书,他的到来只是林淑华父亲为了不耽误林淑华的学业而请来的一名家庭教师。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家教,但谁知道这个“补充”已经加进了林淑华的心里。
“辅导时间”持续了两年。起初,林淑华认为徐惠民和其他导师一样,只是想赚些生活费,不会尽力教她。
她错了。她没想到,徐惠民不仅认真授课,回答问题,而且对他人忠诚有礼。当时,林淑华只有16岁,正是《爱的种子》的年龄。她对这位老师有不同的看法。
在相处中,提升的不仅仅是林淑华的成就,还有他们的感情。
两个人朝夕相处,年轻的心逐渐靠近,使得原本的师徒关系逐渐发生质变。
虽然他们的地位相差很大,但无论谁看,像林淑华这样年轻漂亮的富家小姐,未必会爱上徐惠民这样的穷书生。
但是爱情就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谁会爱上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爱情的力量才会被人们所称道。
虽然两人在外人看来并不般配,但物质世界的悬殊并不能阻挡他们精神世界的契合。他们不仅相处融洽,还经常和沉浸在爱情中的年轻人交流。
信的内容相当广泛,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人生哲理,两人互相谈论着知识、气质、兴趣、人生等问题。
相爱的两个人的感情像写了越来越多的信一样越来越深。当时两人已经深深相爱,爱情无法自拔。
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富家女绝对不应该和穷小子配对。即使两个人的精神世界很契合,也要时刻考虑现实因素。
显然,双方父母都这么认为。
对于徐惠民的父母来说,林家是大家族,像他们这样的普通家庭配不上林家。
林淑华,一个不愁吃不愁喝的富婆,怎么会受穷呢?他们负担不起这样的婚姻。
而且林家也不同意这种不平等的婚姻,林淑华的父亲更是强烈反对,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怎么能占徐惠民这样一个书生的便宜。
但两个年轻人并不担心出身的因素。他们决心在一起。当时他们都觉得找到了一个可以携手一生的人。
其实两个人的关系真的足够他们度过一生,只是谁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在一起两年,他们就要永远分开了。
当初,为了反抗父亲与徐惠民在一起,林淑华拒绝介绍家中无数富家子弟,甚至逼死她。她心里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徐惠民。
对于一个16岁的女孩来说,一见钟情的人,注定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人,无论她后来经历了多少人,都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林淑华的父亲也很恼火。他脱口而出“你只是我养的一只狗”。
此外,我几乎没有打我女儿的父亲林,甚至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痛恨自己的女儿没有“眼光”,同时,他也为自己的女儿爱上了一个穷小子而心痛,但林淑华坚信徐惠民会给他带来幸福的生活。
林淑华和徐惠民约定,当他完成学业回来时,他会回来娶她。
就这样,她没有答应家里给她介绍什么婚姻。她下定决心要在事业有成时回来和徐惠民结婚,但是她等了八年。
八年,2900多个日日夜夜,足够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入学,也足够一个少女褪去天真,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林淑华花了八年的青春赌徐惠民的真诚和徐惠民的成功。有多少这样的女人等来了她的爱人,最后只等来了“陈世美”?也许她的心也是不确定的。
但是上帝似乎关心他们的爱情。八年后,林淑华终于等到了她的徐惠民。她等了八年,幸运的是,她终于来了。
徐惠民向林淑华表达我爱你的方式不是空话,而是实际行动和成果。他想要书中的“金屋”,他也想要书中的“颜如玉”。
经过八年的努力,他终于从一个破书生归来,成为了一名医学博士。
读书的确是跨越阶层的最佳捷径。徐惠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林淑华的父亲证明,他有能力给女儿幸福和满足的生活。
他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博士学位,所以他的实际成绩胜过许多言语。这一次,连林淑华的父亲都被感动了,他同意了这场拖延了八年的婚姻。
在天堂,我想成为一只比翼鸟,在地球上一起成长,一棵树的两根树枝..对林淑华和徐惠民来说,他们想要的是喜结连理,而且他们只想做一辈子的夫妻。
24岁的林淑华嫁给了26岁的徐惠民。她终于嫁给了她十六岁时爱上的那个男人。她嫁给了爱情,这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徐惠民也是如此。他努力去记住那个16岁的女孩,最后他做到了。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会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现实总是骨感的,没有理想中那么丰满。
花了八年青春才结婚。这样来之不易的生活使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他们因熬过离别的痛苦而得到回报,他们的婚姻生活是上帝给他们的赞美。
很快,一个幸福的家庭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孩子,可爱的小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原本只有两个人的家庭增添了无限乐趣,变成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但有时候幸福很强烈却不长久。没有人会永远快乐。也许上帝“嫉妒”他们的幸福,难以把握的美好转瞬即逝。
婚后第二年,家里传来噩耗。徐惠民患有急性肺病,去世了。就算他是医生,就算他读了很多医学书籍,最终也会被疾病摧残。
在英年早逝后,秦和色和谐的婚姻生活崩溃了,他走了,只留下两个快要饿死的婴儿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
曾经有过无数的海誓山盟,和他们一起规划的未来蓝图因为他的去世而破碎。
徐惠民不是带着遗憾死去的吗?他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生活被上帝无情地收回,不甘心自己心爱的妻子孤独地度过余生,不甘心自己在看到孩子长大前死去。
临终时,他含着泪对林淑华说:“我爱你,也疼你。”。
你说这样的话是什么感受?自然是后悔越少越好。
徐惠民生前最喜欢的花是梅花,最喜欢的人是林淑华,所以她经常用梅花比喻林淑华。
只有梅花,在冰天雪地里,在寒冬里,独树一帜,傲视群雄。他希望妻子能像梅花一样坚强地活着,这是他当时唯一的愿望,也是他在世上最后的愿望。
面对丈夫的“愿望”,林淑华不得不顽强地活着。
八年的爱情长跑只花了两年,看起来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林淑华和徐惠民,爱情之花,培育了太久,花期却太短。他们一闻到花香,花瓣就会脱落。
但如果再来一次,他们可能还是会义无反顾地为这段感情付出努力。哪怕美好稍纵即逝,对他们来说也没有遗憾。
丈夫去世后,林淑华并没有感到沮丧。她会带着丈夫的期望一路前行。
逝者不可留,而曾经的感情和回忆,却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永远保存。她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
她写的《生死恋》讲述了她和徐惠民之间八年的相爱,以及两年的相守,这些都是她一生的回忆。
无数读者被林淑华和徐惠民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只有林淑华才能明白,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是一种多么无力的痛苦。
她想永远保留他们的故事,即使是以另一种形式,创作《生死恋》这本书无疑是为了让林淑华再次回顾过去。
包括过去的甜蜜,过去的爱情,当然还有丈夫去世时她内心的痛苦。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她的内心总是充满悲伤。
对于每一个作者来说,写故事就是重温那个故事。比起读者的感受,自己笔下的感受对自己的影响最深。
她还对别人说:我回忆不起来我的过去,因为过去伤害我太多太深。
林淑华对徐惠民的感情有多深,才会让她流露出这样的情绪。
也许正是在一开始,徐惠民就明白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然后他不断提醒林淑华,要勇敢而勤奋地活着,直到去世。
他可能也害怕自己深爱的女人因为他的离开而做出傻事,所以直到死,他都不忘说三个字:活着。
这也是他对林淑华的最后告白。
后来,林淑华也有了众多作品,但只有字字泣血、句句哀叹的《生死之恋》这本书,塑造了这部被称为《现代浮生六记》的惊人之作。
在她看来,徐惠民是她一生都不会后悔的选择。
2013,她写了《生死之恋》续集。正因为这样的感情很难满足,林淑华对此深有体会,充满思考。
正是因为这样的感情难以满足,人们才感叹林淑华和徐惠民之间的虐恋故事。
现在的关系有几个人能像他们一样忠贞?这已经不是车马慢写信,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的时代了。
正是这一点,让这份感情更加珍贵。让人感叹在一起的短暂,但也羡慕这样的真诚。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每一个忠于感情的人都遇到对的人,相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