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因为作者曹雪芹是清康熙年间江宁织女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早年也在南京江宁织女府经历过奢华的生活,所以《红楼梦》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但其“真相被隐藏,村中说假话”的特殊语法,却让后世读者对《红楼梦》的含义睁大了眼睛,产生了猜测。那么,曹雪芹想通过《红楼梦》表达什么呢?
首先是普遍规律。《红楼梦》以富家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反映了贾、史、王、薛由盛而衰的过程。所谓“乐极生悲,人不变物,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一切都是空的”。
在第十三回合,秦可卿在Xi的梦里反复提到了这一点。“俗话说‘月满必亏,水满必溢’,又说‘爬得高,摔得重’,‘来得不晚,荣辱从古至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几千年前就告诫众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贾家为代表的官宦富家后代,躺在祖上挣来的功劳簿上,待在前人构筑的舒适区里,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大把大把,行事莽撞,心中毫无忧患意识,一味享乐,最后坐空山,分崩离析。
无论在任何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要居安思危,才不至于彻底败在桥下之水。
二是社会的病态。《红楼梦》写于公元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的清政府闭关锁国,举国上下都沉醉于康熙、康熙、乾隆之梦,走向中国。
这个时期表面上看似太平,骨子里的各种社会矛盾却在加剧,整个王朝到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比如上层铺张浪费,贾府“修海堤,只准备接驾一次,挥金如土”;江南的甄家四次坐公交。“不要说银子成了泥,因为这都是世间所有,没有不堆在海里的。‘罪大恶极’这个词不能不考虑。”
这些巨大的成本,哪一个不是出自刘姥姥的血汗!?他们虽然终日操劳,却仍在“天要冷起来,家里过冬的东西还没做好”的艰辛中挣扎,与权贵们不劳而获、乐此不疲的奢侈形成鲜明对比。
比如,枉法,当官的贾雨村,薛蟠与冯渊争香菱案中的枉法,张财福与张华婚约纠纷案中的枉法,尤二姐与张华婚约纠纷案中的枉法,等等。哪个弯曲法律没有直接或间接杀人的血泪!?
比如女性的悲惨命运,受尽屈辱过早死去的秦可卿,被打骂跳井的金钏儿,孤独终老、病怏怏而死的晴雯,80后“即将被中山狼吃掉”的迎春等等,封建礼教的血盆大口,不知吞噬了多少如花似玉的年轻生命!这种绝症末日注定不会持续太久。
第三是人性的多面性。从狭义上讲,人性是指人性中使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那一部分。人都有世俗的欲望,所以人性不是单一的表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心情下,同一个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性。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性的刻画,不同于以往的小说,充斥着潘安、子剑、习字、文君,“千* * *套”。坏人从头到脚都是脓疮,好人从里到外都是温柔贤惠。
比如宝玉,他虽然爱护姑娘们,也因为一杯茶把无辜的薛倩开除了。当金钏儿和晴雯被驱逐时,他选择了逃避。
比如清纯高傲的林黛玉,对周瑞家、李嬷嬷等人也是快嘴。比如紧跟时代的薛宝钗,偷听到小红和坠儿的悄悄话后,怕惹上麻烦,“陷害”林黛玉;薛蟠平时是“恶霸”,关键时候成了“暖男”。“他怕薛姨妈被压,怕薛宝钗被人看见,怕香菱受辱。”
例如,尼尔通常是个酒鬼和流氓。在贾芸拒绝向其叔叔借钱后,与贾芸毫无关系的尼尔慷慨资助梁音,使贾芸得以接下大观园的工程。
在《四十三回》中,智延斋曾说:...所谓人各有志,此岸有理。野史里,最恨最近的,恶无孔不入,美无孔不入。为什么不这么讲道理呢?!
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有美也有丑。这一特点贯穿于《红楼梦》这部小说对人性的塑造。每个角色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僵尸,而是有棱角、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艺术生命,这也是它能穿越千古,让世人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第四是爱情的贞洁。《红楼梦》是一部以“木石之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小说,其中当然不乏爱情故事。
男女之间的爱情本来就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我想认识你,长命百岁。”山中无陵,河中竭,冬有雷震,夏有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 .
黛玉流尽了眼泪(柳里),宝玉“兑现”了诺言,“你死了,我去当和尚”;知义多情的张锦歌上吊死了。与她订婚的驻军儿子迷恋未婚妻,不久便跳河而死,上演了《红楼梦》中“探清水江”的悲情故事。
尤三姐被刘香莲误认为“不洁”,上门退婚。她又气又撅嘴,可怜地“摔得桃花满地,玉山再难扶”;思齐与表妹潘佑安的恋情曝光,被赶出大观园。他的母亲仍然不允许他和潘佑安结婚,思琪撞墙而亡。
爱情的忠贞与苦涩,既让人敬佩,又让人叹息,问世间情为何物,教人委身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