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汉民族婚姻有那些风俗
相亲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处深闺,难睹芳容。在经过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一般会提出看一看的想法,这种在媒人的带领下都女方家里初次访问的活动被称之为相亲。
古代相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男方父母或者是婶婶,姑姑等出面,择日走访女家。女方家长一般都会叫女儿出来露露面,如倒茶,男方家人顺势看下女方的容貌,身材、体态,举止等。有时相亲时还要看首相,不过不会像算命看首相那么夸张,一般只是根据女子手掌的软硬,粗细来判断女子的福气,手掌柔软,皮肤细,说明是好命。骨骼突出,肌肉僵硬,皮肤粗糙,就说明是恶相,很多地方还很忌讳女子是断掌,认为断掌命硬,注定要克死丈夫,男子断掌则认为是要当大官。另一种是男子由媒婆或者是尊长带到女家进行相亲,一般相亲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决定时间并通知男女双方,双方都应该做好准备,男方要带些礼物,礼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打动对方父母的心当然就更好了。作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应尽力收拾打扮得端庄漂亮,以获取对方的青睐。男方在观察女方的同时,也在接受女方的审视。但男女双方并没有长坐倾谈,,女子只是稍微现身一下,便躲入内室,留女方父母及其他亲属与男方交谈。如果女方留下男方款待,一般说明他已得到了女方父母及女方的认可。男方如果感到满意,都会有所表示,一般是送给女子一个小红包,俗称“见面礼”,或者连女方家庭其他成员也得搭上一份。
纳彩
纳彩,就是男方请媒人向女家说明缔结姻亲的请求,是传统礼俗程序中的一种,称为现在的“提亲”、“说媒”。旧中国时行包办婚姻,青年男女没有自主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后世通行的婚聘条件,便是人们常听说的“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除了家族社会地位以外,还有经济条件、家族世系、职业等,结婚当事人本身的条件也给予考虑。
尽管是婚聘的第一步骤,纳彩也是要携带礼品的。古代用雁,所以这个仪式也称作“奠雁”。纳采用雁,有一定讲究:“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雁是候鸟,冬天飞往南方,夏季则生活在北方,来去有时。纳采用雁,实际就等于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应该像雁那样适时选择其所在。
后市纳彩的礼物大大丰富了,有时多达50多种。如汉代的纳采礼物就有鸳鸯,九子蒲(或墨)、双石、无色丝、长命缕、蒲带、棉絮、卷柏、嘉禾、阿胶、干漆、鱼、鹿等。这些礼物都有先锋赞文,提及这些礼品的象征意义,民俗中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分为四类:
(1)表示吉祥的,如以羊代“祥”,以鹿代“禄”;
(2)与夫妻好合的祝吉物,如胶漆的和谐,凤凰的合俪,鸳鸯的和鸣;
(3)象征以男性为主的夫妇关系的,如以候雁阴阳喻妻从夫,以蒲苇喻妇女的柔顺,以附生于山顶、屈从成性的卷柏喻妇女的服从;
(4)表示一般德性的如舍利兽廉而谦,受福兽体恭心慈,乌鸦反哺、孝顺。
问名
问名,即请媒人持帖去问女方的姓名及其生辰八字,以便回去占卜吉凶,相当于后世的“请八字”。古人阴阳等信仰观念极重,有五行相克相生之说,又有属相相合相冲之说。一事不合,婚事便没有成功的希望。无论古礼还是后世,择偶考虑的并不仅仅是上述的命相等等,因而问名还包括女子为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问名也携礼物,古礼也用雁,大概纳彩、问名是一次进行的,后世的纳彩、问名就是如此。有的地方问名之后,男女家双方要交换“草帖子”,也就是各自通告各自的情况。
古人对“生辰八字”十分看重,它是决定男女缔结姻亲的主宰。正是因为信奉八字能判断出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所以很多做父母的在女儿出生之后就赶紧请算命先生给找一个好的生辰八字,以免将来长大后合婚时合不成。如此一来,很多妇女出生的年月日都是假的。
纳吉
在问名和纳吉之间,有一个内容并不算简单的“地下工作”,即合婚,这也可以看做是纳吉的一部分。我国传统的婚姻不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也把“天神之光”作为依据,问名之后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合婚,后世俗称“批八字”。婚姻能否成立,这是最为要紧的一关。
关于八字合与不合,民间流行有许多俗谣,相合的如“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不合的有“金鸡怕玉犬,猴猪不到头”,如此等等。可见,“批八字”的社会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把各地的此类俗语收集到一起,就会发现其矛盾百出。
纳吉之后,婚姻之事于是定,双方交换的帖子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此后,男女双方都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再不是随便的事,而要经过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同时,男方逢年过节都要给女方送礼,有些地方称之为“缀节”,并且还要供给女方四季衣物。正是因为纳吉的这种特殊意义,人们才对其象征性代表——帖子,格外重视,好多地方称其为“龙凤帖”。
纳征
纳征,是男方迎娶女方必经的程序,亦即后世的的过礼、送嫁妆、下彩礼。纳征,北方叫“过大礼”,也称“完聘”、“大聘”。男家去女家送聘礼必须选择偶数的吉日,由媒人和男方父母与亲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等,携带聘礼去相亲。所带聘礼包括金花(簪)两对、金环(金镯)一对、金戒指(一只金的,一只铜的)一对、豚肉、喜酒、羊、糕仔、红绸二尺四寸、乌沙绸七尺、蜡烛四对、爆竹、礼香两把、耳饰两对,姜花、礼饼等。完聘的聘礼,都陈列在由两人扛抬的大食盒上,然后按顺序吹鼓手走前,媒人押后,沿街吹吹打打,送到女家。
接过聘礼的女家,取出其中的一部分,另外再加上十二种礼物送还男家作为答礼。然后再由女家向男家奉茶,最后男家才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接受此种丰盛的酒筵款待的男家要给每桌酒席奉送银钱谢礼。
这时男女双方都要宴请亲友,表示两家已结成秦晋之好。
定盟
定盟之礼又叫文定,又叫小聘,也就是现在的订婚礼。送定,择吉日,由男家备送聘礼到女家。聘礼为:红绸(用金字甲庚别在红绸或安金字于帖内)、金花、金戒指、金耳环、羊、猪、礼烛、礼香、礼炮、礼饼、连招花盆(取义连生贵子吉兆),石榴花(取义多子)等。媒妁及男家父母或其亲戚陪同前往。女家接受聘礼的大部分,备十二品件回赠,礼饼则分赠亲戚朋友,作为订婚通知,此叫“分饼”。受赠亲朋,日后须赠结婚礼物。
择期
传统观念中,婚嫁迎娶的日子是很重要的,必须慎重对待,以求趋吉避凶。在人们眼里,挑选一个良辰吉日结婚,新人就可以一生幸福,吉祥如意,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日子结婚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过去,择定婚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让算命先生推算黄道吉日,拟定婚期,不能有任何冲犯和刑克。此外,还有一些禁忌婚期的说法也影响着一些人。无春之年,又称寡年,盲年,“寡”字会令人想到“寡妇”,这显然是“不吉利”的。那么一年之内有两个立春日是否就大吉大利了呢?也不尽然。有些地方,“双春双喜”的说法,意思是在双春之年大办喜事“双春冲双喜”。闰月,是指该年在农历年中一年有十三个月。由于“闰”有“滋润”、“丰收”之意,象征夫妻爱情滋润,恩爱和睦。如果双春兼闰月,自然是喜上加喜了。
总之,不管什么样的说法,以及怎样一种讲究,归根结底都反映了人们避凶求吉的美好心愿核对不可知事物的极力回避。婚期确定后,双方父母就可以发出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亲友接到请柬,一般来讲即便去不了,也要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