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考虑是做一个悲惨的苏格拉底还是一只快乐的猪时。
不管风水如何,人这辈子只要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好的家教,一个是遇到好的老师,就会过得很好。
有了这两样东西,在良好的性格和智慧的激励下,路永远不会太差。
在豆瓣上,我看到很多人遇到很多老师,他们不仅知识渊博,而且风趣幽默,尽管他们仍然记得过去的许多年。
其中一个说感觉老师在暗示他,发了朋友圈:
“当你在犹豫是做一只悲惨的苏格拉底还是一只快乐的猪的时候,别忘了另一种组合,那就是一只悲惨的猪。”
当然,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
他们还没结婚的时候,我在教材料力学。
他们结婚的时候,我还在教材料力学。
他们离婚了,我还继续教材料力学。
我教材料力学的时候他们还没结婚,
你不能相信爱情,
但是你必须相信我教的材料力学。
人生的幸运就是遇到一位名师,这位名师不仅能开启智慧之门,还会像很多作家一样,影响你的一生。
汪曾祺
汪曾祺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期间,不仅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启蒙,还受到沈从文先生的教诲。这些老师在汪曾祺先生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许多工科学生穿越一座昆明城,只为听闻一多先生的课。
他留着长长的胡子,个性很强,眼神灼灼,总是让人一眼就看出他坚定的内心世界。
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讲授《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写楚辞的人还行,但是每次到了古代神话这个题材,都是来听的,不光是文学院,国学院,连理学院,工科院。
在这样困难的时候,闻一多先生会在课堂上举例说明。他用整张羊毛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肖像,钉在黑板上,边说边画,色彩斑斓,条理分明,文采横溢,有高有低,引人入胜。
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
“听先生讲课,让人感受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城,也是值得的。”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可以说是大学教育的巅峰。汪曾祺先生说,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认定是:不怕新奇,不怕陌生,不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会抄书,没有原创。
还有一个是沈从文先生,另一个王老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有一件事他记得很清楚,就是人物之间的对话。
王老曾经写过一部小说,里面有很多对话。他尽力使对话优美,富有诗意和哲理。
但沈从文先生看了看说:“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的骷髅头打架!”"
从此,他知道对话就是普通人说的话,要写得简单,不能有哲理,不能有诗意,这样才真实。
而且沈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贴给人物写。
这也是为什么看王老的书总觉得很接地气,但也很美。在写作这件事上,沈从文先生发挥了最大的朴素的现实主义精神。
汪曾祺先生被誉为抒情的人文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学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除了他独特的天赋,另一个原因是他遇到了一位名师。
齐邦媛
齐邦媛先生在《刘矩河》一书中提到了很多战时的名师,这些名师对她的写作生涯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齐邦媛先生就读于张伯苓开办的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的六年,奠定了齐邦媛先生一生求学的基础。
除了原有的学术水平,南开中学还吸引了许多从平金来渝的优秀教师。他们被张伯苓校长叫去住在沙坪坝校区的金南村,八年来很少有人离开,直到抗战胜利。
南开中学注重教育国际化。不仅英语难,物理化学课也难。他们也是第一批在中学开设微积分的中学。
南开中学一直有一个关于物理名师魏荣爵的故事:
谢帮民,孟语文班的得意弟子,毕业后交了一张物理考试的空白卷子,却在上面写了一个字,以为自己永远不会毕业。
魏老师在阅卷时也写了四句话:“虽然卷子是空白的,但是字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给60分。”
谢考入西南联大法律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可见南开中学的老师们让年过八旬的齐邦媛先生至今怀念。
后来齐邦媛先生考上了武汉大学哲学系,当时还在乐山。
大一后的一天,齐邦媛接到教务处的通知,让她去见教务主任朱光潜先生。
当时,朱光潜先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学者:
十五岁之前,在进入桐城中学之前,他已经在安徽桐城的家中背诵了十年的经典和古文。二十一岁时,他公费就读于香港大学。毕业后赴上海任教,与匡、朱自清、丰子恺、叶圣陶、刘大白、夏衍等人创办杂志,创办大学园和书店。28岁时,他到爱丁堡大学公费学习英国文学,还学习了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他去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文学心理学,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加强德语,写了一篇悲剧心理学的论文。在欧洲的八年间,他经常流连于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公务费也经常中断。为了稿费,他在明凯书店的刊物《将军》和《中学生》上发表文章,后来又编辑了《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和《谈美》是所有中学生及以上必读书。
就是这样一位大学者,劝齐邦媛先生转外语系。当时的齐邦媛老师多愁善感,受父亲影响学习哲学,但她的英语是当时全校第一。
在建议结束之前,齐邦远先生说:
“如果你调到外语系,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有什么问题请随时问我。”
这句话让齐邦媛一辈子都在心里挥之不去。
朱光潜先生把英国诗歌的宝库作为教材,但不是按照编者的时间顺序——莎士比亚、弥尔顿、格雷、浪漫主义时期。
上学期选的诗主要是教育文学的味道,教齐老师什么是好诗。第一组实际上是华兹华斯的一串闪闪发光的露西诗。
有一天,我学了华兹华斯校长的一首诗《玛格丽特的悲哀》,讲的是一个女人,她唯一的儿子外出谋生,七年杳无音信。诗人每晚都听到她穿过沼泽呼唤她儿子的名字,“你在哪里,我可爱的儿子?”(亲爱的儿子,你在哪里?大家问有没有见过面,想各种错过的情况。
他读到“天上的飞鸟有翅膀,...锁链系住水陆”(天上飞鸟有翅膀,地海是把我们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东西),说中国古诗相似,江汉无梁。这时,朱老师把话咽了下去,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读下去。读“如果任何机会有一个迹象”(如果有人为我叹息,)他们可怜我,而不是我的悲伤”f .(他们可怜我,而不是我的悲伤。)
读完后,朱光潜先生摘下眼镜,泪水顺着脸颊流下,突然合上书,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屋惊愕,却没有人说话。
齐邦媛先生说:
或许,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坦诚地表达感情是一种奢望。对于还在佩服我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看到文学名师的眼泪,是一种难以评论的意外,甚至是一种荣幸。
还有一件事让齐邦媛先生印象深刻。大学三年级开学后,朱光潜先生辞去院长职务,成为专任教授兼外语系主任。他邀请了齐邦媛先生的几位导师到他家喝茶。
那时候已经是深秋了,他走进自己的小院子。地上有厚厚的落叶,他走上去小声说。一个男同学在隔壁的小屋里拿起扫帚说,我帮老师扫枯叶。朱先生马上制止他说,我等了好久才攒了这么多层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的时候,能听到雨落下的声音,风卷起的声音。
这段记忆,在齐邦媛的脑海里,比很多赞美秋境的诗都要生动深刻。
?这种缘分,在人生浮沉的岁月里,齐邦媛先生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
贾平凹
贾平凹在小学认识了一个老师。他很白,声音也很好听。每次读课文都像唱歌一样,所以一节课下来,他总是除了听声音什么都不知道。
贾平凹先生喜欢语文,也喜欢造句,但是总有很多错别字。
因为贾平凹的父亲常年在外,他的母亲想让老师为他们写一封信。老师对他说:
“既然你会造句,为什么不学着给你爸爸写信呢?”
贾平凹先生说他不会格式,老师说:“你家里有什么就写吧,不管格式!”
信写好后,老师给他纠正了很多错别字,对他说:
“以后高三的时候,或者长大了,就要这样写了。不要被任何格式所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的清晰具体。
从此贾平凹先生记住了那句话,后来他的散文和小说都深受其影响。
关于你自己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一个优秀的老师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他的言行几乎会成为学生的领袖,更有甚者,会影响他的一生。
在我的记忆中,高中有一个地理老师。他总是挺着堆积的肚子走进教室,说:“最近听说你的风水不好,需要治疗。”然后开始收作业。
有一天,我正在上空气对流课。一进教室,我二话不说就开始画画。那张图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空气对流解释图。虽然记不清原理了,但是很完美,一点也不像地理老师,倒像美术老师。
当他画完的时候,地下响起了掌声。他笑着说:“没什么。”
他的语气总是不慌不忙,笑呵呵的。现在想想,真的觉得自己像弥勒佛。
毕业后,我陪妈妈在医院做手术。他来看病人,我几乎一眼就认出了老师。
还是老样子,幽默,搞笑,我听老婆说你开慢点,然后他走过去说:“我出门经常撞到树吗?”
当然,他让我印象深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夸赞自己优秀的教学能力和独到的眼光,早早在市中心买了一块地,因为他买的时候,城市还没怎么发展。
最后祝各位老师都能臣服于野兽,做一个优秀的提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