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朱元璋会杀功臣,有什么巧合吗?
刘邦和朱元璋两位都是平民天子,相似的处境做出类似的事情有必然性而不是仅仅巧合这么简单。知常容打算从刘邦和朱元璋的心态变化以及皇帝自身属性这两个角度去论述。
一、心态变化
刘邦的出身比朱元璋好一些,刘邦好歹当过亭长,朱元璋穷的连父母死后安葬他们的能力都没有,还是别人好心借了一块地给他安葬。
出身低微有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很难向别人说明自己天选之子。所以他们坐上皇帝位后就会开始神话自己。
比如司马迁在《高祖本纪》用了很多人的证词来暗示和证明刘邦不是凡人,而是蛟龙。甚至在开篇就出现这么一个情节: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句话显然告诉世人,刘邦不是刘太公生的,而是蛟龙附在刘邦母亲身上而孕,刘邦母亲只是一个代孕。简而言之就是刘邦不是凡人之子,以此突显自己的神性,从而证明自己坐皇帝位的天命性。
这一种说法对老百姓是有效果的,对于与刘邦和朱元璋一起生活,长大的伙伴及将领来说,他们是不相信这个的。
有些原先地位比这两位还要高,或许还带有一丝内心轻视。刘邦和朱元璋也会对这段出身很忌讳。
就算所有将领对他们很尊敬和崇拜,因为他们的出身太过于低微,从起兵到获得天下的时间又不是很长,所以那种心态很难改变,始终会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或者觉得坐在皇帝位上不踏实。
这种特殊的心理成了他们残杀功臣的原始动力。
二、皇帝自身属性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受旧朝廷压迫,然后奋起反抗,这个时候,他们与自己的下属有***同的目的,那就是打败旧朝廷。这是他们***同的敌人,如果不打败大家都要完蛋。在这种生死的压力之下,所有人都很团结。
旧朝廷被打败之后,他们就没有了生死的压力,转而变成怎么分享这一份胜利果实。
皇帝自然喜欢吃独食,他是不希望与别人***享天下。
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原来是宝贝,现在变成了定时炸弹,因为他们指挥作战的能力成了新朝廷潜在的威胁。
他们的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功劳对皇帝构成了威胁。
韩信在楚王位置上被抓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句话很清晰地勾画出皇帝为什么杀功臣的原因。
因为不管是刘邦还是朱元璋,他们坐上皇帝位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巩固这个位置,让天下无人有力量挑战这个位置以确保顺利传递给子孙。
但凡他们认为稍有能力的功臣都是潜在的威胁,自然难逃被诛杀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