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红楼梦》的谐音特征。
有读者觉得很无聊,难道只是作者的一种游戏笔墨?还有的读者认为这里面有猫腻,有问题,我们不要掉以轻心。人们应该从书中名字的着色中得到启发。
确实有人受此启发,在论文中“李纨”是指“李自成纨”的简称;觉得《秋梨》藏着“禁锢你”;“冰糖”藏“病”;《曹雪芹》含蓄地“勤抄”;《孔美熙》隐藏着“怕没戏”。总之,随意索取,让人刮目相看。
曹公的“谐音”不是随便用的。他一定在书里设置了一些九环。而且其他环节环环相扣,这样你一个一个梳理完之后,就留下了最后一个“谐音”环节,这个环节会和其他环节形成互补。知道了最后一个链条,自然就打通了。如果我们知道清宫其实就藏在宁国府里,而且舞台已经确定,那么就很容易识别出府主的角色:第三代贾敬、第四代贾珍、第五代贾蓉,因为我们已经被纳入了一个狭窄而界限分明的识别区域。循着脂砚斋的指引,我们终于了解到,贾敬写的是雍正崩后所用的谥号:尊天长,建强基,表真言。。。长篇标题的第一个词。在他身上,恰恰记录了雍正去世的全过程。在贾珍那里,雍正“胤禛”的名字就这样被隐去了。除了承认自己是现任族长,这本书还用爬灰来忏悔“胤禛”的节操。贾蓉用吴侬软语读假雍正。贾蓉坦白了雍正与曹家真的婚姻关系。
再比如曹公用“谐音”的方法向薛蟠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即薛蟠是承父业,收唐的钦差商人。所谓库银,就是国库的银。有博主立马反思:是皇帝!没错,就是皇帝。当然,皇帝的生活要靠国库和白银。自然,作者要做这个解释,还要设计一套九链来支撑你的逻辑推导。限于篇幅,这里只能简单提一下。博友们真的感兴趣,或者可以参考《红楼梦》第三集关于薛蟠的文章,或者改天再讨论。
题记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谐音法”是一种以影射为目的的写作手法。如果一个汉学家不了解、不承认中国的这种文化现象,我认为他是异类,没有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因为他在这个领域的了解远远达不到及格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