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大戏院的历史沿革

大华大戏院始建于1935年,是民国时期中上流社会的重要娱乐场所之一。由美籍华人、大华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司徒英铨筹资,基泰工程杨廷宝设计,上海建华建筑工程公司承建。

1936年5月29日建成开业,拥有1768个软席座位,以及冷暖气设备等,成为当时南京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

开业时首映影片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歌舞剧《百鸟朝凰》,轰动全城。开业不久,梅兰芳曾在此演出京剧。

曾经的大华,是达官显贵交际来往、娱乐消费的场所,最高票价可达二元大洋,这相当于当时普通百姓一周的伙食费。

南京沦陷后为日伪合办的中华电影公司经营,1945年后为国民政府接管。

1949年以前,大华以放映进口影片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大华大戏院改名为“大华电影院”。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电影刚刚起步,这期间影院主要放映前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以及为数不多的国产影片。夏伯阳、保尔·柯察金等许多苏联英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间,国产影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看电影、评电影是人们陶冶性情最时尚的享受。年轻一代沉浸在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之中,电影伴随着他们一同成长。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把人们美好梦想击的粉碎,由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影院关门歇业了一段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经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批准,大华移交地方政府。

20世纪70年代后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产电影日益繁荣,大华电影院作为南京首屈一指的影院进入了放映的辉煌时期。

20世纪80年代前后,《保密局的枪声》、《庐山恋》、《小花》等电影,每天放映10场依然一票难求,大华大戏院的票房也因此屡创新高,1984年在全市率先突破全年门票收入100万大关,1989年更是突破200万元大关,成为全国票房冠军的常客。

1984年,影院在全市率先突破全年门票收入100万大关,雄冠全省,获得了江苏省文化厅授予的“全省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86年,大华电影院继实现了放映自动化、光源氙灯化、音响立体化、座椅软席化、空调冷气化之后,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造。改造后的影院更加华丽典雅,宽敞舒适,吸引了更多的影迷走进电影院。

1987年全年门票收入在1984到1986年连续三年超百万元的基础上,又创造150万元的新纪录,并进而于1989年突破200万元大关,获得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的“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200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多的维修改造,大华大戏院重新开业。

南京大华电影院通过多年的不断改造和完善,曾使电影院的经营业绩处于全国和全省同行业的领先位置,为南京影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重新开张后的大华没有“倚老卖老”,而是积极探索新兴的市场之道,发展会员、团购营销、在线选座……积极的营销手段也使得大华在全国4000多家影院中的排名稳步提升,虽然重新开业仅一年多,但大华现在已跻身全国影院500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