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侦探小说是三流小说?

朱光潜的《文学低级趣味》一文中,将五部作品、五位作者的态度归为“文学低级趣味”。五种作品中,有侦探小说,其余为色情、黑幕、浪漫、口号教条。关于侦探小说,他是这样说的:

首先是侦探小说。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一切对知识的探求,对知识的探索,对人生经验的尝试,都是从这种好奇心开始的。故事的起源也在于人类的好奇心。对人事爱情故事略知一二的孩子,故事越离奇、越巧妙,越有可能获得乐趣。没有什么比侦探小说更离奇和巧妙的了。看这种故事就像猜灯谜一样。第一,有一个很难的谜题,产生谜题的情境已经多少潜伏着可以解释谜题的线索。若隐若现,忽上忽下,旧线索引出新线索,最终转向答案。寻找线索时,以“毫不怀疑没有路,未来还有另一个村庄”为乐;彻底的时候“豁然贯通”就更有意思了。对这种乐趣的贪婪是人的天性,文学作品往往会考虑到提供这种乐趣的需要,在故事结构上下功夫。小说和戏剧中经常强调的悬念和惊奇是侦探小说赖以生存的两种引人入胜的技巧。所以,爱看侦探小说不是坏事,爱看文学作品里的侦探小说也不是坏事。但是,我们要明白,靠普通侦探小说中的一点离奇巧妙的插曲,永远成不了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就有这样的插曲,其精髓也绝不在此。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是因为能写出具体的境界,生动的人物,深刻的感情。既要满足理智,又要触及心灵。这正是侦探小说所缺少的,读读最著名的《福尔摩斯》或者《春明史》就明白了。他们就像解数学题,解灯笼上的谜语,所以打动他们的是理智,而不是情感。一般人的错误就是把这种故事不仅当成文学作品,还当成最好的文学作品。他们废寝忘食,爱不释手,感觉没完没了。他们还带着看侦探小说的心理习惯去读真正好的文学作品。首先,他们应该问它是否有一个好故事。至于性格的描写,心理的分析,情感与语言的融合,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都忽略了。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侦探小说的穿插,写得再好,也尝不出什么味道。这种低级趣味在普通读者中最为常见。全文:对文学的低级兴趣朱光潜

另外,《谈读诗培养兴趣》一文中也有类似的观点(这是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中的内容):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诗歌,为什么文学兴趣低?因为一切纯文学都应该具有诗的特征。一部好的小说或者一部好的戏剧,应该算是一首诗。诗歌比其他种类的文学更谨慎、更纯粹、更精致。如果你对诗歌不感兴趣,你最终会对小说、戏剧和散文的美产生一些差距。不喜欢诗歌而喜欢小说和戏剧的人,大多只能看到小说和戏剧中最浅薄的部分,也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是问他们的艺术技巧,而是问他们里面有没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喜欢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类似福尔摩斯的作品。热爱故事并不是坏事,但如果我们真的要欣赏文学,就必须超越最初幼稚的好奇心和对福尔摩斯的热爱,寻求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沉思以及他们传达这种沉思的技巧。一流的小说家并不都是会讲故事的人。一流小说里的故事,大多就像枯树搭成的花架,只是用来支撑一个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葛藤花园。这些故事之外是小说中的诗词。读一本小说,只看到故事而没有看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一个花架而忘记了上面的花。培养纯粹的文学兴趣,最好从读诗开始。如果你能欣赏诗歌,你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和其他各种文学。全文:朱光潜的美丽人生:论读诗培养兴趣(1)在线阅读

以上就是为什么有人认为侦探小说是三流或者低级的原因。

朱先生对文学“低级趣味”的抨击有其历史背景,有搅浊扬纯之意。但作为作品中的“普通读者”,他真的不能认同。王先生认为,简单巧妙的侦探小说不是文学作品,但侦探小说绝不仅仅是离奇巧妙的故事,包括对世界的思考和文学的艺术所有优秀的侦探小说,不仅离奇巧妙,而且精彩在人间,精彩在人心,精彩在思想。“普通读者”绝不是盲目的,他们只求离奇故事,而忽视文学。事实上,没有高超的语言和文笔,很难讲出一个巧妙精彩的故事。侦探小说有高低之分,但把侦探小说作为一个大类归为低级,太主观了。

阅读偏好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事情。你可以偏爱侦探小说,也可以偏爱邪恶的侦探小说,但你不需要提出一个观点来寻求公平。侦探小说不是传统文学的主流,因为艾伦?爱伦坡是侦探小说的鼻祖,侦探小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距离朱光潜先生的《文学的低级趣味》发表也不过百年。非主流不代表它的文艺低一个层次。我只能说朱光潜先生的阅读偏好太传统了。所有的文学都是人的,文学是对人心的呵护,做到这一点是可以的,但内容和形式是什么并不重要。

如果一个侦探迷真的被朱光潜先生一棒子打昏了,可以去看看钱钟书先生对侦探小说的痴迷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