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十四部小说排名
笑傲江湖1:
作品没有历史背景,“类似的场景在任何朝代都可能发生”,反映了中国人政治斗争的独特状态,同时也表现了对斗争的哀叹,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笑傲江湖》属于金庸后期作品,其叙事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笑傲江湖》中涉及的各种武林人物的场景、人物、打斗场面数不胜数,但写得惟妙惟肖,情景随势而变,变化无穷,都能贴合生活。
2.射雕英雄传:
这本书是金庸的第三部武侠小说,也是奠定他武侠大师地位的一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无可争议的杰作。故事环境从江南小村庄跨越到蒙古草原、大津都城、海外海岛、大理寺、华山之巅。而且金老每写一个地方,都会把这里的风景和人情写得非常生动,仿佛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
故事内容环环相扣,每一章都有伏笔,每一节都能呼应,达到了叙事手法的境界。人物性格鲜明,特征突出,从细节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比如丘处机扛酒坛子,韩宝驹赶马,杨康摔断兔子腿,郭靖邀乞丐黄荣虎下海吃喝,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鹿山公爵:
《鹿山公爵》是金老的代表作。金庸在这本书上投入了这么多的精力和心血,是金书中的第一。鹿山公爵在回信中用了十四字对,有的意境非凡,有的引经据典,有的别出心裁,显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就故事本身而言,金老精心打造,文字狱般的书写,将一个小混混的家史融入宫廷争斗和江湖纷争。
书中所描写的是基于史实和作者的自由发挥,亦真亦幻亦严肃;书中的许多人物也有历史背景,如康熙、鳌拜、陈近南、施琅等。,这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实感和一种野史的八卦感。故事内容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可谓让人大呼过瘾,不愿意看下去。
4.神雕侠侣:
“看到杨过,我就错过了人生。”这句话出自一位读者之口。虽然戏谑,但也极有道理。看看程英,陆无双,公孙略,郭襄。所有的好女孩都痴迷于自己孩子的茶饭。他们中的一些人愿意去死,另一些人在等待生命,他们都没有好下场。但偏偏这样一个风流潇洒、英俊潇洒甚至带着几分“祖传”轻佻的杨过,与小龙女分分合合,走到哪里,最后都决心留在一起,并取得了美满的婚姻。
杨过的性格绝非完美。从他与吴氏兄弟的争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些愤怒;从他在全真教中的不服从,可以看出他有些叛逆;再加上他的狡猾,他的轻浮,他的孤傲,简直可以列出很多为人诟病的缺点。不过郭二在读者中还是拥有众多粉丝的。
5、《连城诀》:
连不遗余力地揭露人性的丑恶和物欲的异化,是对世俗物欲和贪婪的否定,是对人性和文化积极面的逆向肯定。《连城诀》的剧情是一个夺宝模式,但也不是一概而论。它不是简单的善恶较量,而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金庸在刻画人性变异的时候,把无奈变成了现实,把逆境变成了必然。事实就是如此。无可避免却又无可奈何。对于人性的诠释,金庸懂得以情说理,处理得当。人物的结局安排出乎读者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6、《天龙八部》:
故事波澜壮阔,人物性格鲜明,武功登峰造极,内涵深刻深远。就算没看过原著,看电视剧大概也会有一些类似的经历。这三个主角的性格都是如此的鲜明,我几乎不需要花更多的文字来评论他们。故事内容无话可说,堪称金书“悲剧”的巅峰。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些小人物的刻画,比如几乎不做坏事的大反派“南海鳄鱼神”,比如既不对也不错的包不同。令人钦佩的是金老对禅、佛的深刻理解。在平均武功水平远高于其他作品的武侠世界里,金老构建了一个接近神灵的“扫地僧”。
7.雪山飞狐:
在暗线叙事的经典作品中,男主“雪山飞狐”胡斐的描写相对单薄,但一场江湖英雄胡一刀与金面佛苗人凤的较量,通过传闻、复述、回忆还原,让人目瞪口呆,欲罢不能。几十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决斗,看似是在读者面前布局,却让和苗显得黯然失色。
结局的悬念设置得很独特。读者对胡斐的刀是不是砍下来的众说纷纭,金老本人也没有标准答案。
8、《侠客》:
一个白痴的冒险。故事悬念迭起,高潮迭起,不亚于古龙以悬念取胜的名作。故事铺垫自如,呼应紧密,让人不得不佩服金老构思的巧妙。缺点大概是比较短,长篇中的短篇,故事的内涵和思路也略显欠缺,显得有点肤浅。
9、《倚天屠龙记》:
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章,时间的差距注定了这本书无法和前两部很好的衔接。关于郭襄、昆仑三圣、张三丰的部分太啰嗦了,人们记住的唯一伏笔无非是学猴子。也许金老是想把武当山创始人张三丰的故事写得尽可能丰满,但我觉得没必要。
另外,男主角张无忌也很讨厌。他就是爱所有人,没有个性。但故事宏大,线索清晰,内容精彩,这是不可否认的。
10,飞狐传奇:
《飞狐传奇》是对《雪山飞狐》的补充或前传。可惜我逃不过“续集不如原著”的写作规律,终究比不上《雪山飞狐》。而且相比《雪山飞狐》,金老的这部前传“制造”了很多矛盾。
比如胡斐对袁紫衣的爱,程灵素对他的痴情,结合《雪山飞狐》里胡斐和苗小姐的故事,不就是他变心了吗?故事精彩,内容充实,人物突出。可惜写在《雪山飞狐》之后,就有些画蛇添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