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胜的言行语录
枯藤老树(2004年12月)
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古词,文章虽美,但跟台湾却没有什么关系。
典型苑在(2006年2月)
致赠已故教授沈谦挽联,题词“典型苑在”,为“典型宛在”之误。
罄竹难书(2006年5月)
陈水扁以成语“罄竹难书”来形容义工奉献,被“立委”质疑,杜正胜为其解释,说“罄竹难书”原意为“用进竹子都写不完”,不一定是负面用词。他举唐朝皮日休《移元征君书》里“罄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之功”为例,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汉语大词典》解释罄竹难书︰“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 罄竹难书在古书中的用法正负互见。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采负面义;而同时期的《孙膑兵法》中有“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则单纯指方法很多难以胜数,为正面用法。虽然罄竹难书最初系一中性形容,但后世多采其负面意义。教育部所颁《电子辞典》释其义曰:“……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因此陈水扁的引用,以及杜正胜的解释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和讨论。
三只小猪(2007年1月)
台湾当局“教育部”的网络版成语典,将“三只小猪”等西方童话及“罗生门”等电影片名编入附录的“专题成语”,引起舆论批评。台湾当局“教育部”成语典编辑召集人李鍌表示“三只小猪”绝非成语,只是“参考语料”,放在成语典附录纯供参考,被误为成语他认错道歉。杜正胜对此表示:成语应与时俱进,“三只小猪”作为成语并无不当。杜正胜在另一场合又说:“我是胡适的信徒,向来反对用成语典故,且成语使人思想懒惰。成语与现代生活无关,使用成语也是国文教育失败。”他的发言引发更多争论。
国王的新衣(2007年1月)
为台湾当局“教育部”“成语典”再提出解释,指成语应使用大家熟悉的典故,“如果我说你不要再穿国王的新衣,大家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