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陪伴我们度过童年的女神男神,如今都去哪了?
还有那贯穿整个时代的台偶,又为何从辉煌,走向了没落?
01横空出世
偶像,自日本而始。
台偶,自《流星花园》而始。
横空出世的F4,打破了韩剧日剧的垄断,也打进了亚洲无数少女的心门。
凤梨头的道明寺,就这样引领了一个新时代。
他年轻,张狂。
走路目不斜视,不把人放在眼里。
他嚣张,跋扈。
有人惹他不爽,立马一个狠句抛过去。
但,他有自己的底线。
被杉菜左右开弓暴打,他不还手。
他耀武扬威,却不失富家公子的矜贵。
去杉菜家吃饭,他慢条斯理,极有修养。
他年轻多金,见惯女孩追捧。
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恋爱白痴。
被旁人戳破是处男,他面红耳赤的辩解:
“怎么可以和不喜欢的人乱来啊?”
和杉菜讲话,会害羞到不敢看她。
他爱杉菜,爱的没有章法。
穿上可爱的卡通服,以为这样杉菜就会喜欢他。
只要杉菜给他一点点甜头,他就立马开心的要死。
只要杉菜说定的事,他就坚定的相信。
在外嚣张跋扈混不吝,回到家,只对你一个人俯首帖耳做忠犬。
在言承旭的演绎下,道明寺这个“霸道总裁”的形象。
立住了。
据制作人柴智屏估计,至少有 5亿人 看过F4的演出,至少 16个国家 播放过流星花园,还引发了全亚洲的翻拍热潮。
甚至惊动了广电总局,导致总局第一次出手,理由是:
“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结果反倒让盗版DVD的价格飞升到三位数。
流星花园的爆红,更让无数剧方窥见了契机,开始如法炮制出一个个霸总。
往后的五年间,台湾产出了100多部偶像剧,贡献了60多位霸总角色。
比如创下5.22的爆表收视的《恶作剧之吻》。
其经典之处在于,不像其他偶像剧,拍到结婚就戛然而止。
仿佛婚姻就是恋爱的终极happy ending。
而是勇敢的直面婚后的琐碎、冲突。
把两人在婚姻中的迷茫、怅惘,清清楚楚的演给你看。
在谈情说爱的同时,不忘揭示道理:
“婚姻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终归要找到人生的意义。”
插播一个小彩蛋,这部剧还把飞轮海也集齐了。
大婚当天,撑伞的辰亦儒;
撑伞2号吴尊;
演男二的汪东城;
第二部出场的炎亚纶。
如果说,单讲爱情已无法突破流星花园的辉煌,那么这部糅合了商战、家族情仇的偶像剧,则是真正做到了再创巅峰。
那就是以8.05的高收视,打破了流星花园记录的《王子变青蛙》
明道饰演的单均昊,展现了教科书般的演技,堪称霸总形象的天花板。
有人说, “看过单均昊,别的总裁都像大堂经理。”
不同于其他霸总的独断专行,单均昊的霸道,来自 专业领域内的绝对自信 。
以往的霸总,往往搞混了蛮横与霸道。
粗鲁而不自知。
单均昊不同,虽贵为总裁,下班后交代工作,也要先讲句sorry。
出身名门的他,有着一流的学识和素养。
女主胡搅蛮缠想敲他一笔,他内心鄙夷之极。
但依旧有风度的帮她拧开钢笔,还 不忘笔尖冲着自己。
被无理纠缠时,他轻抚袖口。
而自《王变》的再创巅峰后,台偶仿佛走进了瓶颈期。
开始落入了套路化、脸谱化的窠臼。
是时候,开始转型求变了......
02稳中求变
在观众开始审美疲劳的空档。
《终极一班》应运而生。
这部糅合了 恋爱、校园、科幻、 历史 、文学、霹雳、日漫 等多种元素的偶像剧,想象信马由缰,剧情天马行空。
而且结构十分庞大,要捋完整个终极宇宙, 至少要看10部剧。
广为人知的美男梗,就是出自此片。
还留下了飞轮海青葱时期最漂亮的影像。
第五部中,还出现了sunnee的身影。
但终极一班这样大格局大框架的作品,又超出了大部分导演的能力范畴。
于是乎,他们开始在既有剧集上进行反转。
从2005年,男恶女纯的《恶魔在身边》
到2009年,男纯女恶的《海派甜心》
前者捧红了贺军翔。
他饰演的阿猛,漂亮的让人移不开眼。
从2005年,落难总裁和穷家女的《王变》。
到2007年,落难公主遇到平凡男的《转角遇到爱》
从以往的男大女小,到主打姐弟恋的《败犬女王》。
后者,还与时俱进的探讨了新时代女性如何走向独立。
10年来,台偶变也变了,改也改了。
终于,在2011年创下6.97高收视的《我可能不会爱你》后,重现了短暂的辉煌。
这部剧一改往日套路,而是平实的探讨了一个最广泛的话题: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
这部剧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在豆瓣拿到了 20万人 打出的 8.9高分 。
这部剧,也成了许多大陆观众印象中的 “最后一部台剧” 。
此后,台偶在回光返照后,陷入了彻底的落寞...
03泥沙俱下
台偶,犹如一面明镜。
它的辉煌,映照着台湾往日的灿烂荣光;
它的落寞,亦是台湾时过境迁大势去矣的映照。
2000年,台湾一个省的GDP,就占到大陆的40%。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发展,那时的台剧,无论是概念、制作、调度、还是人物,都在经济富足的大背景下熠熠生辉。
剧中人物的妆发、服装、言谈举止,都能引发大陆青年们的热烈效仿。
2002年一部《薰衣草》,让所有女生都人手一个小紫瓶。
在台偶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大陆引进台剧的数量也节节高升。
最高时,一年就引进33部台剧。
而自2007年后,大陆经济高歌猛进,GDP赶超台湾省,且差距越来越大。
直到2011年,那一年大陆的GDP就涨了11%,堪称生猛。
资本的格局在变动,影视的版图也随之悄然变化。
十几年前,台偶一部20万的制作,堪称大手笔。
而近乎原地踏步的经济,让台剧时至今日,也依旧是 20万一集 的制作。
同期的大陆,一集的制作费也近200万。
如今,更是一集动辄千万。
《太子妃升职记》因为剧组穷被嘲上热搜,人家的制作成本是一集25万。
如今的大部分台剧,恐怕连网剧都排不上号。
电视剧是试听的产物,好效果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曾经公主小妹里吃个西餐我们觉得有型有款,如今的台偶则是“简朴”到只剩笑料了。
(2015《明若晓溪》)
连在台湾已经封神的影后杨贵媚看了《甄嬛传》,也要慨叹一句:
“这是台湾拍不出来的剧啊!”
也正因此,《甄嬛传》被引进台湾后,收视率比《康熙来了》还要高。
自2011年国剧崛起后,大陆引进的台剧越来越少,2014年只有 区区3部 。
同时,台湾引进的大陆剧越来越多。
2011年,161部,占有率23.16%,远超只有33部的台剧;
2012年,204部,占有率上升至26.57%,又超过了韩剧。
而导致台剧落寞的另一大原因是:
人才的出走。
同样是拍戏,明道在台湾一集能拿3万,即便《王变》之后红了,也不过一集10万。
饶是如此,还要被批评一句:
“要价太狠,心比天高!”
2013年,林依晨在台湾,一集进账9万,在大陆,一集则赚46万。
陈乔恩光是2017年一年的收入就 1.8亿 。
这个数, 台湾电视台卯足了劲一年赚不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于是乎,几乎所有在台湾达到top级别的演员们,最后都会做出不约而同的选择:
北上。
以往是陈乔恩、林依晨这种也已成名的明星北上。
如今连岌岌无名的新人,都选择跑到大陆露脸。
这是大陆腾飞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之趋利的常情所在。
只是曾经陪伴我们,带给我们无数梦幻想象的台偶,也终究成了只剩情怀不见真章的回忆。
那些曾在剧中风度翩翩的男神女神们,终究都在泥沙俱下的大背景下,充作了趋利而动的熙攘中的一员。
也只有偶尔翻看时,才能想起曾被她们撩拨的几许情愫。
那是我们曾年轻过的证明,也是台偶曾经光辉灿烂过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