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鸡汤第一人”吕公,居然把女婿刘邦变成了开国皇帝。
让我们来看看吕公在生活中泼过什么鸡汤:
吕公一* * *有四个孩子,分别是大儿子吕泽、二儿子吕、大女儿和二女儿。
吕公,秦代傅山县(今山东省荷泽市单县)人。因躲避仇人,与沛县(今江苏省)县令交朋友,举家迁居沛县居住。
他的大女儿吕雉已经15岁了。根据刘邦四十多岁时对鲁公的了解,吕雉当时至少25岁。在秦朝,25岁不结婚被认为是大龄妇女。这个吕雉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属于比较强势的那种,找个老公不容易。吕公,一个父亲,是不耐烦的,但这是吕公的天才。他没有责怪女儿打她,而是对所有人说吕雉“有非富即贵的样子”。都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吕雉是非富即贵的谣言传播开来。当时,沛县县令想让他的儿子嫁给吕雉。更不用说其他人,甚至他的妻子和女儿吕雉都相信这一点。
这个鲁公一到沛县,就大摆筵席,招待沛县的一些显要官员和乡绅。吕公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和当地人搞好关系,二是看看这些人中有没有可靠的年轻人,这样她就可以把女儿吕雉嫁出去。
主角刘邦出现在吕公宴请沛县官员和乡绅的宴会上。
当时的这个刘邦是谁?刘邦在家族中排行老三,所以也叫刘基。刘邦从小就不喜欢干农活,也不喜欢读书。他崇尚游侠精神,终日游手好闲,以魏的辛为偶像。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被武侠片毒害的流浪汉和无赖”。这个刘邦大半辈子,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结婚。他和当时的寡妇曹石关系暧昧,据说还有私生子。
这个刘邦就是当时的泗水馆馆长。这个主管是什么职位?按秦十里,设亭子,设亭长一职。亭长负责当地治安、抓贼和管理徭役。所以,亭长属于最低级的官职。刘邦为什么被提拔为亭长?因为秦朝的徭役很重,亭长属于那种经常得罪人,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大家都不愿意干。而且刘邦当时是个流氓,很适合当亭长,所以大家就把这事推给他,起码是个基层公务员!
按理说,这个刘邦是完全有资格上吕公的宴席的。但这个刘邦给我们解释了什么叫“不要脸,天下无敌”。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去鲁公家吃饭。去参加聚会要花钱。没有一千篇文章就没有座位。刘邦当时身无分文,却执意要吃国王的饭,于是连喊:“泗水馆馆长刘邦,愿出一万!”
说完,他大摇大摆,得意洋洋地坐到了嘉宾位置上,大吃大喝。这个吕公初来乍到,不知道刘邦的底细。他认为这是一个突出的任务,他也殷勤地招待他。
萧何当时在沛县做官,掌管仪式。他对刘邦的底细了如指掌,于是好心提醒吕公“刘邦喜欢说大话,不要被他骗了”。萧何是对的。不要说一万个为了这个刘邦。一分钱都掏不出来,却什么都吃了。你怎么能放弃它?
吕公真的不想对刘邦怎么样。他吃完了所有的饭。你为什么不揍他一顿?没那个必要。相反,吕公对刘邦这个无耻的角色感兴趣。又见刘邦人长得不错,聚会后故意把刘邦留下。据说刘邦平时做的就是说服别人工作,口才自然不错。一番畅谈后,吕公是“岳父看女婿,越看越满意”,决心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
于是鲁公先给刘邦倒了一口鸡汤,对刘邦说:“我这辈子阅人无数,却没见过你这样的人!阁下将来会很富有。我有一个女儿,还没有结婚。如果我不介意,娶你做我的妻子怎么样?”
刘邦听了大吃一惊。他正要去吃霸王餐。没想到会有老婆!天上有好事,刘邦自然答应了。
刘邦走后,吕公的妻子很生气,责怪吕公说:“你不是说我们的女儿吕雉很贵吗?沛县县令的儿子拒绝提亲,你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刘邦这样的无赖?你把她推进了火坑!”吕公没有解释,只是说:“你们女人什么都不知道!”(吕公心里的估计是:我喂的鸡汤你也信!如果女儿真的那么好,为什么大一点就嫁不出去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吕公把女儿嫁给刘邦的大致原因:
1,刘邦也是基层公务员。虽然他的女儿嫁给了他,但他不应该饿死。对于像吕公这样经历过巨富、巨富的人来说,很明显,平平淡淡才是真。
2.在当时秦朝暴政的压力下,徭役和拔毛都很厉害。老百姓的男人往往在徭役中惨死,这样刘邦就不用拔毛了,女儿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3.吕公估计私下见过沛县县长的儿子,还以为他是纨绔子弟,这不是个气候。
4.刘邦够无耻的。他有游侠气质,为人大方。当时,吕公有一种隐约的感觉,秦朝要大乱了。能在乱世出人头地的,是刘邦的气质。
5.女儿吕雉个性太强,脾气不太好。只有刘邦的流氓性格才能被压制。
吕雉婚后并不幸福。因为她的丈夫刘邦很快又恢复了游手好闲的浪子本性,家里所有的农活都落到了吕雉身上,她还要照顾与刘邦生下的一儿一女。
你认为,吕雉至少是一个好家庭。结果嫁给刘邦后,整天在田里干活,汗流浃背,还要带孩子。他能不生气吗?看得出来,小两口平时经常吵架。
吕公听到这里,估计他暗自后悔欺骗了自己的女儿,但是鸡汤是自己喂的,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喂了。平日里,吕公并没有劝女儿多些耐心,还时不时补贴一下。
有一天,吕雉汗流浃背,而她的丈夫刘邦又不知道跑到哪里鬼混去了。吕雉一边锄地一边想,自己是大家闺秀,跟着刘邦打拼,可是丈夫整天游手好闲,于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立刻想把锄头一扔,不干了。
正在这时,突然一位老人路过,向吕雉要了一碗水。喝完水后,老人对吕雉说:“哇,我觉得我老婆有钱,将来一定是非富即贵!”
吕雉听了非常高兴,但他真的看不到刘邦有任何发财的希望,认为这应该是他儿子将来带给他的财富。于是他赶紧把儿子刘英拉过来给老人看。老人看了看说:“夫人,您的财富来自您的儿子!””吕雉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她拉着女儿给老人看。老人还是说:“你女儿将来要贵的!”说完,老人就走了。吕雉非常高兴,他觉得日子在期待着,甚至他有力气锄地了。
过了一会儿,从鬼混中回来的刘邦看到吕雉面带微笑,看起来心情很好,就问发生了什么事。吕雉把刚才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急忙追赶老人,终于追上了。刘邦求老人现身,老人对刘邦说:“你老婆孩子的财富都是你出的!”至于你的财富,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刘邦听了这话,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耀眼的太阳,忽然觉得眼前一条金带。
我猜,这个路过的老人是吕公特意安排的。这个女儿是自己嫁的,婚后并不幸福。这个小生命几乎不可能。她不能安排一个路人鼓励她,让女儿不至于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鸡汤还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喝后却是无比的温润有益。
有一次,刘邦以策展人的身份徒步去骊山押运劳工,很多人中途逃了出来。刘邦估计到了骊山,大家都跑得差不多了,反正他也死定了,所以到了芒砀山,干脆就不喝酒了,晚上把仆人都放了。刘邦对大家说:“大家都逃命吧,我也要跑了!”“没想到大家都觉得刘邦够有意思,所以徒弟里有十几个壮汉愿意跟着他。当刘邦经过一片沼泽地时,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俗话说“酒使人畏”,于是刘邦冲到前面,拔剑把大蛇劈成两半。
打死一条蛇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经过人工加工后,变得越来越神秘。据说路上有个老婆婆在哭,路人觉得好奇,问她哭什么。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我在为他哭泣。”有人问:“你儿子为什么被杀?”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蒂的儿子。他变成一条蛇,站在路中间。现在他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所以我为他哭泣。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高祖斩白蛇”的故事。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之后,觉得自己是被选中的人,别人对刘邦的看法也不一样。
按照刘邦的水平,是不可能编出这样的故事的。所以我们推测此事与鸡汤大师吕公有关。既然女婿已经被迫出逃,为什么不干脆再来一口鸡汤,帮他制造舆论优势,帮他壮大队伍?于是,不一会儿,刘邦就聚集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
其实刘邦逃亡的时候,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在茫荡山游荡,过着半野蛮的生活。
后来,我不知道刘用了什么方法,和取得了联系。吕雉不时给她丈夫送些衣服和食物。久而久之,风声走漏。所以周围的人很好奇,问吕雉他是怎么找到刘邦的。吕雉的回答很有水平:“刘邦头上总有祥云,这就是我找到他的原因。”好有水平的回答!
据我猜测,从吕公喝鸡汤的风格来看,这句话应该是吕公教授私下偷偷说的。你想想,一个一个人没日没夜的种地,还要带孩子的家庭主妇,老公却游手好闲,不做怨妇就好了,还能一路给逃亡的老公送衣服送食物。这些绝对是吕公的想法。既然所有的谎言都被说出来了,我们就必须将它们进行到底。还有谁是吕公的祖先,吕尚(姜子牙)!姜子牙在渭河边捕鱼,直到70多岁才来到周文王。所以,吕公能够待价而沽,善于为自己造势,可谓是祖传的天生本领!
所以在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光武打出起义大旗之后,刘邦也顺势而为,立坛立红旗,自称赤帝,很快起义军扩大到3000人。女婿刘邦能如此顺利的造反,有一大半都是由于吕公的鸡汤。
历经艰难岁月,刘邦终于当上了西汉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而吕公的女儿吕雉自然成了皇后,史称吕后。吕公可以说是历史上的“鸡汤第一人”。
我们来看看吕公一生的“鸡汤艺术”是什么样的:
1.对于吕雉,一个老女人的女儿,没有语言攻击。而是大家说“这女的非富即贵”,给女儿造个好名声。
2.对于“吃大王饭”的刘邦,他没有打他,只是看中了刘邦。我还给他灌了鸡汤,说:“未来很贵。”
3.对于婚后不幸福的女儿吕雉来说,为了不让她对生活失去信心,她特意找人假扮路人,告诉吕雉一家“以后非富即贵”,让吕雉一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4.女婿刘邦逃亡起义时,他灌下鸡汤,把刘邦塑造成“赤帝之子”、“头上祥云”的命运之人,不仅让刘邦感到自命不凡,也让周围的人对刘邦刮目相看,盲目追随。
所以鸡汤也是一门艺术,倒的太假,就容易突破,就不行了。必须妥善处理,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显然,吕公正是这样一位“鸡汤大师”,懂得倒鸡汤、造声势的艺术,真不愧为“鸡汤史上第一人”!刘邦成为西汉第一个皇帝,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他岳父吕公的鸡汤。读者们,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作者一定会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