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小说的不朽在于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埃斯梅拉达:纯洁,善良,不屈,富有同情心,自我牺牲。她是一个美丽的十六岁女孩,能歌善舞。因为她被吉普赛人从家里偷走,在流浪汉中长大,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她在深夜遭遇抢劫时,被英俊的英雄皇家卫队队长法比救下,一见钟情,法比也被她的美貌俘获。爱斯梅拉达,不管爱情有没有结果,不管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即使知道这种爱情不可能有结果,即使知道对方不是真的爱自己,她依然全心全意地爱着对方,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爱斯梅拉达不仅拥有完美的身材,还拥有一颗高贵、纯洁、善良的心。当诗人甘果·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时,她毫不犹豫地嫁给了诗人以救他。诗人被她的美丽和高贵所震撼,立刻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她,希望成为她配得上的丈夫。
但爱斯梅拉达为了自己的爱情偶像,淡定地拒绝了他:“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人。”并告诉他,嫁给他只是为了救他一命,所以只能和他维持名义上的关系。当副主教克劳德试图用各种卑鄙的手段逼迫爱斯梅拉达接受自己的爱情时,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面对克劳德的求爱,她的回答是:“绞刑架远没有你让我恶心。”
卡西莫多:小说的主人公卡西莫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作者以大胆的想象力,勾勒出一个丑得惊人的形象:他生来就是“一个做球累了的小怪物,丑陋、瘸腿、独眼、驼背”。当我长大了,我聋了。“看起来像一只破碎的巨象”、“四面体鼻”、“马蹄形嘴”。猪鬃般的绯红眉毛下有一只小小的左眼,右眼完全被一个大肿瘤遮住。牙齿参差不齐像城垛,嘴唇硬硬的。一颗牙齿像象牙一样从嘴唇上突出来,下巴弯曲,尤其是那张脸,完全充满了轻蔑。他很丑,但他善良、高尚、可恨。作为弃婴,克劳德副主教收养了他,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暖。长大后继续在教堂敲钟,所以只爱两个,一个是副主教克劳德,一个是教堂毫无生气的钟。卡西莫多第一次以迫害者的身份出现在爱斯梅拉达面前,但爱斯梅拉达的以德报怨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唤醒了他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的觉醒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快乐,反而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身体缺陷带来的精神痛苦。面对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他感到如此自卑和痛苦。他渴望接近爱斯梅拉达,但他害怕自己的丑陋会让爱斯梅拉达感到不舒服和害怕。他对爱斯梅拉达没有奢望,只要他知道她就在他身边。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奢望也被他的养父夺走了。无奈之下,卡西莫多愤怒地杀死了自己的养父副主教克劳德,最后自杀。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身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小说的结局最终通过死亡跨越了这个鸿沟,这也许的确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克劳德:阴险,恶毒,虚伪,没有人性。如果比喻是我们生活中要警惕的爱情伪君子,那么克劳德就是我们生活中要警惕的爱情恶魔。36岁的克劳德是巴黎教会的副主教,从小就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终于爬到了高位。然而,单调而不人道的教会戒律并没有消除他内心的本能欲望,反而在极度压抑下变得更加强烈和疯狂。当他对埃斯梅拉达的爱打破了宗教的长期压抑,他的欲望本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变得不可控制,不可收拾。我们不能否认克劳德对埃斯梅拉达的爱是真诚的。他甚至愿意为了爱斯梅拉达的爱放弃一切,连同他信仰了几十年的上帝。但他的爱也是极其自私的。他的爱情观是:“如果我不能拥有,我就让她毁灭!”"于是他先命令养子卡西莫多半夜去抢劫埃斯梅拉达。失败后,他暗杀了他的对手法比,并指责埃斯梅拉达。当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解救到巴黎圣母院合法避难时,他用自己的权力和阴谋让爱斯梅拉达失去了巴黎圣母院的保护,然后在一场追逐中用死亡威胁迫使爱斯梅拉达接受了他所谓的“爱情”。但《巴黎圣母院》最值得读者欣赏和玩味,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美丑对比的原则塑造浪漫主义的艺术形象。作为一种审美理想,对比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整部小说。
首先,巴黎城和圣母院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黑暗不幸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其次,把漠视人命、肆意诬陷的封建王朝与尊重人权、公正廉洁的“奇迹王朝”相提并论。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对比: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对比。埃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是善良、真诚、美好人性的代表,克劳德和法比是自私、冷酷、丑陋人性的代表。善与恶分别清晰地反映在这两组人物身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还有人物本身的对比,比如卡西莫多的外貌和灵魂的对比。两个节日的比较:愚人节和宗教节日;两个朝代的比较:乞丐王朝和封建王朝;两个国王的比较:乞丐王国的国王克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