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简单解释

悖论简单解释: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详细解释:

悖论,即自相矛盾的命题。如果认为它是真的,则它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则它是真的。现在说的是一句谎话,如果认为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一句谎话,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是一句谎话,是真的。

悖论长期被认为是一种无聊的诡辩,后来在严谨的数学理论中发现了悖论,才对悖论作了科学的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悖论的三要素: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悖论一般包含三个要素:前提、论证和结论(当然,关于悖论的本质形式,在哲学上还是有不少不同看法)。

要消解一个悖论,通常可以有三种方式:

1、通过对前提的考察,拒绝部分前提。

2、通过对论证的考察,否定论证的有效性。

3、接受结论。

经典的悖论:

1、上帝悖论

几个世纪前,罗马教廷出了一本书,书中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如果教廷回答说能的,那上帝不能搬动他创造的那块石头,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廷回答说不能,那么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所以上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由此那位智者得出“上帝不是万能的”。

2、理发师悖论

在一个城市里,唯一的理发师立下了一个规定:只帮那些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那么,理发师应该为自己理发吗?

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不理发的人”,根据他自己定的规则,他可以帮自己理发;如果理发师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不属于“自己不理发的人”,根据他自己定的规则,他不该给自己理发。

不管怎样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都是自相矛盾的。这即是“理发师悖论”,也叫“罗素悖论”,由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