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春读胡适的《四十读书》。
我读的是《四十读书》。刚看完钱穆的《父母八十忆》?《师友杂记》一半写一半白。文字虽然古雅,但读起来还是有点费劲,必须一个字一个字仔细读。四十自述就简单多了,不愧是白话文的倡导者。
更有意思的是,胡适出生于1891,赴美攻读哲学博士。他努力写白话文和诗,开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先河,语言流畅清晰。其实胡适的古文很好。他在家乡接受了九年私塾教育,他是“为读书而生”的。他熟读四书五经,甚至在去美国留学的考试中,文言文作文被考官表扬,得了100分。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和朋友们辩论,在思想的碰撞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文学革命”理论。钱穆比胡适小四岁。虽然是中学毕业,但18年的中小学教师经历,让他一生都对儒家教育和历史感兴趣。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写下了丰富的作品。他的回忆录也独具风格。虽然是用文言文写的,但是很好读,很容易理解,读起来没有障碍。胡适虽老,文笔却年轻;钱穆虽年轻,文笔却老了。
写自传从小说开始,胡适是我读的第一个。
《四十个阅读》以一本15页的小说开始,讲述了他的母亲冯顺弟订婚的故事。他的父亲胡传在徽州出仕,母亲冯顺弟是一个耕田人的长女。胡适的祖父早年被士兵杀害(太平天国战争),全家被掳到一个营房里。好在他学会了裁缝手艺,然后逃回老家,在一片薄田里娶妻生子。此时胡川47岁,第二任妻子有三子三女,均已去世。他打算娶一个耕耘者的女儿来保持健康。胡适的奶奶听说胡川47岁,比女儿大30岁。女儿进门,她很不愿意当“后妈”。此时的女儿冯顺弟,因为之前见过胡川,可怜父亲盖房子的辛苦,恨自己是女儿,帮不了父亲。她觉得应该丰富续聘“官”的仪式,帮助父亲实现他盖房子的大心愿,于是回复父母:“只要你们俩都说他是个好人,就请做决定。一个男人47岁的家庭不老。”那就结婚吧。
17岁结婚,19岁生胡适,23岁丧偶,46岁去世。这是旧社会女人的生活。
从冯顺弟结婚到丈夫去世这段时间,可以说生活比较顺利,婚后不久就去了上海和丈夫一起生活,离开了大家庭的痛苦。独子胡适,生于上海。他的孩子一岁多,也就是全家(和前妻,一个女儿,两个双胞胎儿子)随丈夫去了台湾省生活,在台湾省生活了两年左右。胡适三岁零八个月时,甲午战争爆发。因为意外的战争,冯顺弟带着全家回到了他在安徽的老家。不久胡川得了脚病,然后双腿瘫痪,死在厦门。在台湾省的时候,一家三口一起度过了人生中唯一的时光。胡适才两岁多的时候,就教他读书,教他的妻子读书。母子俩一直珍藏着胡川的手写模型。就在离开台湾回国之前,胡适已经三岁多了,已经学会了700多个单词。冯顺弟还学了将近65,438+0,000个单词。随着丈夫这几年的文化教学,她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她太小了,不能在回家后把儿子送到学校。学校的七八寸大门几乎够不着,学校的座位也爬不上去。她必须被别人扶起,但她自己爬不下来。经过9年的努力学习,我在语文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岁时,胡适随三哥(治肺病)去了上海,二哥在那里打理他们家的生意,赚了些钱。他大哥是个败家子,吃喝嫖赌,吸毒,根本指望不上。在上海,胡适贤去了梅溪学校,他的二哥和三哥都在那里读书。学校被分成不同的等级。因为他的老学校背景,他在第42天写了一篇文章。老师让他一天之内升到了四班,后来他去了中华学院接受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教育。我也有过喝醉了去巡逻室的经历。看着我慌张的样子,胡适很懊悔。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两个月,拿到耿的钱出国去美国留学。
他留学七年,最后两年师从实验主义大师杜威教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美国,胡适逐渐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文史哲理论体系。回国后,他与陈独秀一起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作为一个男人—
“我渐渐明白,世界上最恶心的是一张愤怒的脸;世界上最肮脏的事就是把你愤怒的脸给别人看。这比打呼噜还难受。”
“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其实我才十二岁两三个月)。我一个人在这茫茫人海中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人管过我。如果我感受到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会了一点点对别人的好,如果我能原谅和体谅,我就得感谢我慈爱的母亲。”
“这次我和我妈分开后,十四年只回过三次家,和她在一起不到半年。我是她唯一的亲人。只是因为她太爱我,太期待我,所以硬着心肠把我送到很远的地方读书。于是我走出去,向不知名的人寻求自己的教育和生活——一个孤独的孩子,所有的防身装备只是一份慈母的爱,一点努力的习惯,一点怀疑的倾向。
这是胡适的母亲,守寡后,生活在胡家大家族,做后妈婆婆。会有很多家庭矛盾。因为胡牧善良,不公开骂对方,媳妇有时也会露脸。
阅读—
“我们老家奖学金太轻,每个学生一年只发两块银元。对于这种学生,王老师自然不愿意耐心教。他每天只教他们读死书、背死书,从不拒绝为他们“读书”。。。后来他们看《游学琼林》《四书》之类的散文,自然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不明白书上说的是什么。正因如此,许多学生往往依赖学校。”
“我不属于这种‘二次元’阶层的人。我妈渴望我读书,所以奖学金很丰厚。我第一年给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增加到十二块钱。这样的奖学金在我的家乡是“破纪录”的。。她让丈夫给我“读一本书”:你读的每一个字,都要说出一个字的意思;每读一句话,就要说出一句话的意思。”
“有一天,一件小事让我突然明白了妈妈增加奖学金的巨大恩惠。一个同学的妈妈让王先生从家里写封信带回去。王先生出门,同学拿出家里的信偷看。突然问我,‘这封信的第一句话‘父亲的膝盖’是什么意思?’他只比我小一岁,也读过四书,却不知道什么是‘父亲的膝盖’!这时候我才知道我是个特别的人,因为别人一年两块钱,我去年给了十块钱。我这辈子最有效的事就是讲书。我爸我妈给我讲方块字,两位先生给我讲书。读古文而不解释,无异于读“揭谛谤,波洛揭谛”,完全没有用。"
在学习方面—
“这段话充分展示了我的文章的优点和缺点。我的优点是清晰,但我的缺点是简单。当时我不满十五岁。二十五年来,我抱着一个宗旨,就是写作一定要让人看得懂,所以我从来不怕别人嘲笑我简单的文字。”
“我也知道白话文不是新文学,我也知道新文学必须有新思想、新精神。但我已经决定:无论如何,死语言永远无法产生生活文学。要创作活的文学,就要有活的工具。”
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
“一具尸体的腐烂可以创造一种宗教,但它也可以困扰整个大陆。酒店女仆偶尔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波斯僧侣恍然大悟,但一场错误的政治或社会转型争论,却可以造成数百年的流血事件。发现一个微小的芽孢杆菌可以使数百万人受益,但一个对结核病有害的人吐出的一点点痰也可以杀死一大批人,杀死几代人。”
如果你把自己铸造成一件器皿,你就有希望造福社会。对我真实才是最有益的人。把自己铸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自然会不满现状,敢于说真话,敢于抨击社会上的腐败,做一个“贫贱不能动,富贵不能屈”的斯托曼博士。为了说出真相,揭露当地社会的黑幕,斯托曼博士被全社会称为“民族公敌”。但他拒绝避免“民族公敌”的恶名,他不得不说出真相。他大胆地恰当用词:
世界上最强的人就是最孤立的人!
这也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真正精神。
18、19世纪的个人主义,让欧洲产生了无数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热爱自由胜过面包,热爱真理胜过生命,才有了今天的文明世界。
现在有人对你说:“牺牲个人自由,谋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说:“为你的个人自由而战就是为你的国家自由而战!为自己的人格而战,就是为国家的人格而战!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隶能建成的!"
人们常说东方文明是精神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文明或者物质文明。这是一个夸张的疯子为了掩盖我们的耻辱而编造的谣言。其实所有的文明都有物质和精神的部分:物质是物质的,使用物质的头脑和智慧是精神的。木是物质;而用木头造船,用木头造房子,靠的是人的聪明,这是精神的部分。越是完整复杂的器物,精神因素越多。一个蒸汽锅炉、一辆摩托车和一部有声电影机,比我们祖先的大缸、手推车和刷子包含了更多的精神因素。我们不能坐在一个破烂上吹嘘精神文明,而嘲笑五万吨的汽船是物质文明。
“我为什么要为水浒做五万字的考证?为什么要为庐山的一座塔做四千字的考证?
我想教人学习是平等的,思考是一致的。只有那些愿意质疑佛陀耶舍是否到过庐山的人,才会愿意质疑于霞到底是神还是人。有了不肯放过一座塔的真实性的习惯,我们才敢怀疑上帝的存在。"
“我想让读者学到一点科学精神,一点科学态度,一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于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在于抛开偏见,抛开感觉,只知道事实,只遵循证据。科学的方法就是十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证据,只能暂缓;证据不足,只能假设,不能武断;它必须等到被证实后才被视为结论。
年轻的朋友,用这种方法学习,可以没有大的区别;有了这种做人的态度,就可以避免被蒙着眼睛牵着鼻子走。
从前有个禅僧曾说:“菩提达摩从东方来,只求一个不糊涂的人。”。我这里有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一个不被迷惑的方法。。。"
一个未经证实的理论,只能算是一个假设;确认之后,就是结论,就是真相。
写读书笔记的一个好处是,你把书看了一遍,加深了印象。虽然我没有什么奇妙的经历,但相当于重读了一遍,对我的阅读和思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