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韩江的诗词?

韩江是中国广东省的第二长河。唐朝叫邪溪,后为纪念韩愈改名韩江。北部的汀江从福建省宁化县西南的武夷山流出,向南流入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以南的梅江。南流入潮州河以下,分支进入韩江三角洲,分别流入澄海县和汕头市的南海。长410公里。韩江是潮汕(汕头)、兴美(县)与福建长汀之间的重要连接水道。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白山楼,流经大埔县,与澄江汇合,称为韩江,全长400多公里,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流。汉江古称邪溪、鳄鱼溪,因鳄鱼而得名。又叫风水,因为潮州又叫凤城;后来为了纪念韩愈的鳄鱼驱,改名为韩江。韩江流经潮州市区约3公里,江北段较宽。北堤连接竹竿山和金山,保障古城安全。堤旁木棉挺拔,渡船往来两岸,迎风航行,构成潮州八景之一“鳄鱼渡秋风”。祥子桥位于汉江中游,连接古城和东海岸的交通。每当春天涨水时,洪水冲击巨石制成的桥墩,奔腾而下,蔚为壮观。因此,“湘桥春起”也被列为潮州八景之一。南段围绕凤凰岛分为东、西两个水域,凤凰塔建在凤凰岛头部。雨季,当你登台远眺江面,烟雨蒙蒙,祥子桥若隐若现。因此,“凤凰雨”也是潮州八景之一。与凤塔隔江相望的凤塔,临江而立,倒映着水影,犹如一根巨柱,景观壮丽。这就是潮州八景之一的“龙灵塔”。汉江是一条长流的河流,船只和竹筏穿梭在河面上,与两岸众多的景点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汉江古称会员水,因鳄鱼一度占据河池,危及人畜,故又称邪溪,宋代以后才称之为汉江。汉江源来自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的山区,主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汀江,一个是梅江。汀江发源于福建省宁化县南山坪,流向东南。沿途注入多条溪流,经石丰进入广东省。汀江从大埔县流入张西河、湄潭河,流入三河坝,与自西向东南流的梅江汇合,全长323公里,流域面积11800平方公里。梅江发源于紫金县白山点和陆丰县交界处的七星点。水流沿莲花山北坡流向东北,沿途流入兴宁河、五华河、石窟河、油树河等水域。在松口转向东南,流向三河坝,与汀江汇合,全长30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汀江与梅江在三河坝汇合后,称为汉江。水量迅速增加,河水湍急。沿途汇集文祠水、凤凰溪及山坑内部分小河,一路南至潮州城外,全长约110公里。潮州城外的三河坝至巷子桥一段,称为汉江中游。从潮州到海口,是汉江的下游。汉江下游位于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河床比降低,水势适中。祥子桥下不远处,呈扇形分成三条支流。东北支叫北溪,中支叫东溪,西支叫西溪。北溪流经澄海市东里镇,与人工河南溪汇合,形成东里溪,流经东里桥闸,在宜丰港入海,全长30公里。东西干流经澄海市杨炼桥闸,从北港入海,全长约38公里。西溪在鳌头洲以下,分为三条小溪。东部外沙河流经外沙桥闸入海,长约11km;中类叫新津河,流经澄海市与汕头市交界处的霞浦大桥闸,离开新津港入海,长约15.6公里。西溪名为梅溪,流经汕头市辖区,经过梅溪桥闸和兴华桥,在兴华桥下分成两路。一条经解放桥、光华桥至汕头港,另一条经回澜桥、吴桥,为人工挖水道,流入汕头港,长约13.9公里。它是汉江下游的航运干线。此外,在梅溪段长端,还有一条长约6.6公里的小河(由水闸控制),名为红莲池河,流经月浦乡,从西港入海。汉江径流主要由降雨产生,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成正比。汉江每年的汛期一般为4月至9月,最高峰出现在6月。▲潮汕地区流入汉江的溪流:1,凤凰河。2.温桂水,又名温慈水。3.习之河,也被称为罗天湖。4.秋溪。5.市北水。6.坎下湖。7.金沙江。8.铁东水。